今秋,中美俄日4国领导人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相互访问。10 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初,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举行非正式会晤;一周以后,江泽民主席在北京接待叶利钦总统;紧接着,李鹏总理应桥本首相的邀请前往东京做客。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也你来我往,不断会晤。在短短20天里,大国领导人进行如此频繁的交往,为冷战结束以来所仅见。国际舆论反响热烈,纷纷置评,这是很自然的。 这些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方式不同,讨论的内容广泛,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决定建立国家之间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发展友好,互不对抗;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这种既非结盟又非敌对的合作关系,无疑是对冷战时期结盟、敌视、对抗的国家关系的否定,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维护和发展这种关系,符合时代潮流。因此,美日强化在冷战时期建立的军事同盟关系,理所当然在国际上受到普遍质疑。 第二,他们认为分歧或争端不应影响国家关系的发展。中俄之间长期存在边界问题,日俄之间有北方领土争端,中日之间有对历史认识的分歧和个别领土主权争议,中美之间有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等。但是,分歧和争议没有妨碍会晤取得成功,没有妨碍这些国家发展正常的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在处理国家关系时采取了务实灵活的态度,有些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到了解决,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则暂时搁置,不因为个别具体问题而影响国家关系大局。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毫不奇怪的。这些领导人的互访成果表明,只要着眼大局,面向未来,任何具体分歧都不会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 第三,他们决心推动以经贸科技交流为重点的各个领域的合作。在会谈中,他们不仅讨论了政治战略关系,还分析了世界经济及金融形势,深入探讨了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前景。中美正式启动了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并签署了多项大型经贸合同和协议,中日签署了《中日渔业协定》和《中日发展资金合作项目换文》,中俄两国元首决心亲自推动两国在经贸、科技等9个领域的合作, 日俄决定推进实施经济合作的《桥本—叶利钦计划》。这表明,经济关系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政治和外交,成为国家关系的重要稳定因素和推动力量。 第四,他们同意建立元首互访、总理会晤、高级官员磋商及热线联系的机制。这是当前大国关系积极调整的产物,是大国关系趋向健康发展的表现。这种机制有助于加强对话,增进了解,处理分歧,扩大合作,为促进国际安宁发挥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以上特点反映了当前大国关系正在经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对构筑新型大国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时期那种要么结盟要么为敌的国家关系,已经不合时宜。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相互结盟,搞军事对抗,只能激化国际矛盾,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妨碍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死抱着冷战思维,继续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显然不合潮流。建立友好合作、相互信赖的国家关系,才是时代的需要。 当前,世界多个力量中心都在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大国之间建立相互信赖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力量结构,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一个国家的事由它的人民自己作主,两国之间的事由两国协商解决,国际上的事大家说了算。处理国际事务时,不能光考虑自己,还要想到别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在当今世界上,不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一律平等。国大力强不应该成为欺负小国的资本,而只意味着负有更大的国际责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人类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大国尤其应当严格遵守国际关系准则,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与国力相称的贡献。大国之间加强合作,发展关系,应当有利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而绝不应当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中美俄日领导人最近的相互访问和会晤,勾画和指明了这些国家之间关系的框架和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人们期望,有关国家信守各自在会晤中作出的承诺,实践达成的共识,构筑新型的国家关系,迎接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