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在日内瓦紧急磋商一致同意俄罗斯提出的一项消除海湾危机计划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召开革命指挥委员会会议,宣布伊拉克同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翌日,武器核查小组全体成员从巴林回到伊拉克,恢复武器核查工作。这就宣告了伊拉克同联合国围绕武器核查问题产生的危机实现了政治解决,同时也避免了美国同伊拉克之间一场军事冲突。 这场持续三周的海湾危机峰回路转、一朝化解,受到国际社会和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赞赏。这次危机,从表面上看是伊拉克同联合国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发生顶牛和抵牾,实际上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伊美对抗的继续。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速胜,把伊拉克侵略军赶出了科威特,但并未完全解除伊拉克的武装,更没有把萨达姆·侯赛因这个“罪魁祸首”赶下台。美国舆论界称是一顿“夹生饭”。6年多来, 美国假手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制裁,以达到“以压促变”的目的,但这着棋并未奏效。萨达姆·侯赛因桀骜不驯、经常向美国叫板,并以“哀兵”战略在国际上揭露美国的制裁给伊拉克人民造成的灾难。据伊拉克官方和国际人权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几年来有大约150 万伊拉克人因缺医少药或饥饿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伊拉克要求尽早解除封锁和制裁的呼唤,赢得国际上的广泛同情和响应。而这却使以关心他国人权自居的美国如芒刺在背、下不来台。美国对萨达姆·侯赛因恨之入骨,因此,坚决不同意缓和对伊拉克的制裁,更不用说取消了。 这次危机可追溯到10月份,美国在英国支持下,向安理会提出提案,称伊拉克当局对武器核查工作处处作梗,必须给予新的制裁和惩罚。此议遭到俄罗斯和法国的反对。接着美英又提出修正案,要限制伊拉克有关人员出境。伊拉克在感到希望破灭之后对决议作出反应,禁止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人入境,并把已在巴格达的美国核查人员轰走,从而导致了这场危机。美国宣布向海湾增派航母、军舰和飞机,伊拉克也扬言要击落侵入领空的美国U—2间谍飞机。美伊军事对峙剑拔弩张、逐步升级。 但是,事态发展并未演变到美国像去年那样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而是在俄罗斯调解后“就坡下驴”,接受政治解决方案。根据这一计划,在伊拉克执行安理会决议的基础上,俄罗斯将努力促使各方同意尽快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实际上,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武力威胁,咄咄逼人,但要动武也有所顾忌。 ——在安理会,美国的强硬政策不得人心,越来越受到抵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坚决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谋求和平解决。 ——美国为建立冷战后中东地区新秩序,在海湾推行对两伊“双重遏制”政策,同世界多极化势头相碰撞。在伊朗问题上,法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置美国的达马托法于不顾,坚决同伊朗发展经贸合作,使美国怒火中烧;在对待伊拉克的态度上,法俄两国公开主张逐步缓和制裁,对伊拉克的困难表示同情。冷战时代,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争霸。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不再是超级大国,但是它在中东的地位和影响仍不容低估。 ——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外交陷入困境。广大阿拉伯国家对美国不肯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而造成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公开表示不满。埃及、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等多数阿拉伯国家抵制在卡塔尔举行的有以色列参加的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他们认为,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以色列也违反联合国决议,但美国态度迥异,实行“双重标准”。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美国在海湾的“忠实盟友”,也公开表态不想卷入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对抗。这同海湾战争时形成鲜明对照。 ——在实际操作上,美国对伊拉克所能采取的军事打击是有限的,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伊拉克也已为各种可能的军事打击作好了准备。 ——美国国内对克林顿政府采取军事行动也有不同意见。 这场危机虽然化解了,但矛盾依然存在。这就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原则。首先,伊拉克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以体现联合国决议的严肃性;其次,应当考虑伊拉克面临的实际困难,理解伊拉克需求早日解除制裁的合理性,尊重伊拉克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