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在解决土地、耶路撒冷最终地位、巴勒斯坦建国、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得出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峻考验的结论。 关键词 中东和平进程 土地 耶路撒冷 建国 定居点 美国 自从利库德集团上台执政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危及中东和平进程的事件,特别在1996年9月下旬发生的“隧道事件”和1997年3月发生的在东耶路撒冷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事件,导致了阿以双方的激烈的暴力冲突,这似乎已经发出了一个不祥的信号,即中东和平进程有可能出现逆转,重新回到阿以对抗的老路上去。现在正处于危急关头,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分析。 一、在“以土地换和平”问题上陷入僵局 (一)关于巴勒斯坦的土地问题。按照联合国1947年的分治决议,划给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是11203平方公里, 这些土地后来全被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现在,巴勒斯坦人已不要求恢复全部领土,但至少要求得到加沙和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约旦河西岸地区,约占联合国分治决议划给巴方面积的一半左右。这可能是巴方同以色列妥协的极限,这意味着将放弃一半土地,这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既是现实的也是痛苦的选择,但为了和平只能面对现实,付出代价。作为以色列人应当充分地理解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巴方已不能由此再后退了。 以色列原工党政府或多或少地理解了巴勒斯坦人的这一合理要求,终于同意以土地换和平,决心结束长达几十年的激烈对抗。 于是, 在1993年9月同巴方签订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 致使巴勒斯坦人终于在加沙和杰里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取得了有限的自治。1995 年9月, 巴以双方又签订了《巴以关于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过渡协议》,根据协议,以军撤出了巴勒斯坦人聚居的杰宁、纳布卢斯、图勒卡姆、卡勒基利亚、拉姆拉、伯利恒6座城市。1997年3月,以军又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军。原工党政府还答应将来把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交还巴勒斯坦,而只保留东耶路撒冷及其周围地区,这与巴勒斯坦人要实现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大。 但是,1996年5月以色列大选的结果是利库德集团获胜。 利库德集团上台执政以来,采取了与原工党政府截然相反的强硬政策,坚决反对以土地换和平。先是拖延在希伯伦撤军,继而拖延在约旦河西岸的农村地区撤军,更是闭口不谈把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交还巴勒斯坦人,还动辄以安全为借口,对巴自治区进行封锁。 这样,巴方不仅难以取得更多的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连自治区也受到以色列的威胁,这使他们非常失望和愤怒,最近出现的暴力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巴勒斯坦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以色列再步步进逼,暴力冲突将不可避免,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中东和平进程就有前功尽弃的危险。 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国内的宗教势力和极端主义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顽固地坚持认为,约旦河西岸地区在圣经上是犹太人的土地,而且是以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决不能交出去。甚至不惜用枪杀拉宾总理的恐怖手段来阻止以土地换和平。本来就不想在土地问题上让步的利库德集团正好利用这种所谓的“民心”,强化自己的强硬立场。内塔尼亚胡企图迫使巴方进一步退让来缓解危机,但阿拉法特不能在土地问题上让步,否则他将失去巴人民的拥戴。双方都希望对方后退一步,但事实很难做到,于是出现了僵持局面。但是,拖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孕含着危险,因为巴勒斯坦人已经等的太久了,正在失去耐心,一旦局势失控,拿起武器再战可能再次成为选择,尽管这是迫不得已的希望渺茫的悲壮的抗争。避免这一危机的唯一现实可行的办法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再次拿出拉宾、佩雷斯的勇气来,履行前工党政府的承诺,以土地为代价换取公正、持久的和平,从而避免一场两败俱伤的对抗。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出有这样的迹象,这就给中东和平进程蒙上了阴影,使危险日增。 (二)关于戈兰高地问题”。戈兰高地是属于叙利亚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丰富水源的一块领土,在1967 年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 1981年,以色列议会通过在戈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造成正式吞并戈兰高地的事实,但未得到叙利亚和国际上的承认。前工党政府执政时,拉宾和佩雷斯都曾表示在保证以色列安全的前提下准备将戈兰高地在适当的时候交还叙利亚,并同叙方进行过有关谈判。 利库德集团上台后,坚持反对以军撤出戈兰高地。新政府的施政钢领认为:“戈兰高地是一个对以色列的安全以及水源的保护极其重要的地区”,与叙利亚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必须“以保持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为前提”。〔1〕对于叙利亚来说, 戈兰高地关系到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民族的尊严,没有退让的余地。所以叙利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军完全撤出戈兰高地,这是叙以实现和平的前提。 目前,叙以双方在戈兰高地问题上立场相反,而且难以协调。以色列军方还摆出一副为了戈兰高地不惜与叙一战的架势。戈兰高地问题不解决,就不会有叙以和平,势必影响整个中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