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也叫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1 〕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对国际基本问题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拟定国际战略的一整套理论和观点。1492年后拉丁美洲就有了对外交往的历史,19世纪初拉美各独立国家有了各自的外交。但整个19世纪在拉美大陆内有军阀交恶,外有英、法、德、美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渗透和干涉,尚未形成自己的对外战略思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美作为一个整体才逐渐形成了对外战略以及指导这一战略的思想,这就是以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的拉美经委会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拉美各主要国家逐渐形成了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路线,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站在了发展中国家前列。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发展危机,为适应这一形势,拉美各主要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曾一度采取了灵活务实的对外战略,并与战后初期相比,这一调整幅度是很大的,其中以萨利纳斯的“新民族主义”和埃斯库德的“外围现实主义”最为典型。经过几年实践,拉美主要大国又对这一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重新选择了以民族主义为特征的对外战略,并日益以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二战后拉美国际战略思想的确立及实践 由于拉美早在19世纪初便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因此,二战后当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时,拉美早已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此时在拉美大陆形成了代表本民族利益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即以劳尔·普雷维什为杰出代表的拉美经委会理论,或“发展主义”理论。“发展主义”揭示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及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利地位,并要求改变这种国际经济格局,它成为拉美对外战略的直接理论来源。这一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拉美国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国际经济旧秩序与拉美所处的不利地位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资本垄断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2〕独立后, 拉美在这样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依附地位,这种地位是造成拉美长期落后的重要外部因素。按照这种国际分工,拉美很早就沦为发达国家原料和能源的供应地,它为世界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其自身却成为发达国家不等价交换的对象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二战后拉美更成为跨国公司掠夺的场所和发达国家输出高利贷的市场。 30年代大危机之后,尤其是二战后,由于拉美在这种不利的国际分工中蒙受的巨大损失及拉美民族工业的发展,拉美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改变这种国际分工的现代化的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拉美经委会理论成为当时拉美经济民族主义的一面旗帜,也是战后发展中国家探索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先锋。 二、拉美经委会理论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拉美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48年,正值冷战时期。在关注美国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的同时,拉美知识分子更关心本大陆经济的发展。拉美经委会以发展中国家及拉美大陆特有的眼光来看待拉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它已不再简单地追随西方现代化理论,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分析拉美自19世纪未起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西方传统经济学对此一直是忽视的。可以说,“拉美经委会培植了一种经济分析所需要的拉美思想。”〔3〕 拉美经委会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揭示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是造成拉美落后的主要原因。拉美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外围”部分,它的具体任务就是为中心大国生产食品和原料。这种状况造成了中心—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第二,揭示了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指出贸易比价不利于外围国家,只有利于中心国家。 第三,指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好处只使中心国家受益,而外围国家由于其依附性的经济结构则很少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好处。 拉美经委会指出,中心—外围的国际经济结构使外围国家的资本积累能力受到很大挫伤,进口资本货物的能力受到限制,妨碍了它们的工业化发展。因此,外围国家要从各个方面打破中心—外围结构。 普雷维什和拉美经委会的分析为主张经济现代化的拉美国家领导人提供了对外战略指导思想,成为他们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论来源。 三、拉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实践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合理、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国际间的经济关系体系。”〔4 〕它是由拉美国家领导人首先倡导并积极推行的。 1972年4月,联合国第3次贸发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会上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尔瓦雷斯倡议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他指出:“把强国与至今还享受不到文明成果的国家分开的鸿沟对于人类的未来是十分危险的,人类的和平和进步越来越取决于我们能否为了缩小这个鸿沟而采取共同的行动。”〔5 〕他抨击现行的贸易格局,指出现存国际贸易体系使发展中国家以低价出口大宗初级产品,却以很高价格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要求改变这种体制,重新安排初级产品和制成品比价。为此他倡议制订《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974年5月,在墨西哥等国倡议下,联合国大会第6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同年12月12日联大第29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这三个文件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件,是向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讨伐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