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亚太地区局势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令人十分瞩目。亚太经济在经历了1995年的调整之后又恢复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亚太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出现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亚太国家之间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安全方面的对话与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亚太地区局势中的这些特点进一步增强了本地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俄罗斯作为一个欧亚大国,近年来对亚太地区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高度的重视,俄罗斯对外战略中“东方外交”的色彩正变得越来越浓。俄罗斯积极参与亚太事务,既符合其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 当前亚太地区的局势中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点: 1.经济高速增长将持续到下个世纪 亚太地区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中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从1986~1995年的10年中,亚太地区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7%,远远超过全球工业发达国家年均3%和发展中国家4.3 %的增长率。由于亚太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它们的经济规模已大大扩展。据一些经济学家按过去20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到2010年日本、中国、韩国、东盟6 国和中国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加将是美国的1.7倍,欧共体12国的1.5倍。亚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反映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扩张、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对外贸易的扩大等等方面。 1996年,亚太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对此,在国际经济界人士中产生了明显的不同看法,以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东亚一些国家出口增长率下降是经济停滞的先兆,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从此将难以为继。但是大多数国家经济机构的经济学家却并不如此看。他们指出,有诸多因素造成了亚太经济的崛起,其中包括工业的灵活性,能够将发展重点随时由一种产品向另一种产品转移的能力;迅速的产品开发(或称模仿)能力;高储蓄率;对教育的重视;良好的工作道德等等。此外,东亚各国和地区采取外向型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不断追求科技进步、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和及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都是“东亚经济奇迹”产生的原因。而上述的种种因素无一会在短期内消失。事实上,1997年上半年大多数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已开始回升,今明两年主要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仍将超过7%。可以乐观地预言, 在东亚经济今后的发展中有利的因素明显超过不利因素,而有些不利因素,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技术人员不足等在获得解决之后,还将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些经济学家预言,“亚洲的经济奇迹至少可以维持20至25年”。 2.亚太地区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 多极化趋势是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局势中的一个特点,它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亚太地区是美、日、中、俄四大国利益重叠的地区,各方围绕经济利益、政治影响、安全保障和次区域等问题既相互借重、合作,也展开竞争和斗争。近几年来,东盟组织接纳越南加盟并将进一步扩容,它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重大事务,迅速崛起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可以说亚太地区正在形成美、日、中、俄和东盟的“四国五方”的多极格局。 美国一贯强调它在亚太地区有着重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亚洲现在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出口近5年增加了50 %以上,近两年,美国同亚洲的贸易总额每年均接近4000亿美元,约占美全球贸易总额的40%,比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额高出3/4。9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年增长率在15%左右,增幅远高于它在欧洲的投资。军事上,美国在东亚仍保持着约10万人的驻军,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之间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是其在该地区军事安全的支柱。在政治上,美国总的目标是要在冷战之后亚太地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中起主导作用。美国继续把日本作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要伙伴,容忍其逐步成为政治大国,与此同时,又力图对日本进行控制和制约。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增长和政治上更加稳定,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又有所增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美国商界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市场中获取利益,美国要解决许多全球性和地区性的问题需要中国的合作,它需要与中国保持全面接触,另一方面,美国又视中国为其重要的竞争者和“不确定因素”,因而经常性地对中国施压,企图“规范”中国的行为和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东盟国家政策虽然主要强调协调与合作,但在人权、劳工标准、缅甸加入东盟等问题上又不时对东盟施压。 日本现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力量。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 万亿美元,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6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球第三位,而美国则为第七位。近几年来,日本国内要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呼声很高。日本通过修改宪法,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向海外派遣维和人员就是其要发挥更大政治作用的明证。日本的军事开支位居世界前列,由于其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日本在较短时间内把民有工业转变为军事机器的能力非常强,而由于日本国内右翼人士不断否认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人民犯下的侵略罪行,亚洲国家和人民对日本重新走上军事大国道路的可能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