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早在1992年就通过了联合国改革的决议,但改革一直进展缓慢,并一度陷于停滞。科菲·安南1997年初就任秘书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了改革步伐,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安南上任后的改革及联合国未来走势作一分析。 一、安南上任后推出的改革方案 安南出任秘书长之时,联合国自身发展形势空前严峻。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维持和平行动在经历冷战后初期的异常膨胀后亟需整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弊病未有根本改变,与美国关系陷入最低潮。联合国已处在不改革便无以重振声威的关头。安南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改革。第一,加强领导。他设立一个“改革行动小组”,任命加拿大人斯特朗为秘书长改革顾问,负责协调改革事宜;建立内阁式的行政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会见负责改革的官员,要求在规定日期内拿出改革方案。第二,制定改革方针。即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秘书长职权范围内的改革,第二步改革需要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协商与合作。第三,改善与美国关系,争取美国对改革的支持。安南首次出访便是访美,与美强硬派国会议员会面,邀请他们到联合国讨论改革问题,缓和紧张气氛。 联合国今年陆续出台了三个改革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不仅将极大推动联合国的改革进程,对联合国未来走向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三个方案是: (一)“联合国十点改革方案”。今年3月17日公布,限于秘书处改革。主要内容是:秘书处裁减1000个职位;预算负增长,1998—1999年预算在上年度13亿美元的基础上削减1.23亿美元;把处理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三个部门:政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部、经济及社会资料和政策分析部、发展支持和管理事务部合并成一个部;文件数量减少25%。 (二)关于安理会改革的“拉扎利方案”。今年3月20日由联大主席兼安理会改革小组主席拉扎利公布。主要内容是:增设5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使安理会成员数目从现在的15个增至24个;5个常任国从亚、非、拉国家各产生一名,另外2名来自发达国家;非常任理事国从亚、非、东欧和拉美各产生1名;新增常任理事国不具有否决权,原始常任理事国则应限制否决权;有兴趣入选新增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将自己要求通知所有会员国,联大将于1998年2月28日之前举行大会表决,获三分之二多数者将成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安南全面改革方案”。今年7月16日,安南正式宣布了“一揽子改革方案”,并称这是联合国成立52年来“最大胆、最广泛及最具深远意义”的改革。[①a]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提高办事效率。如突出联大工作重点,秋季会期缩短3周,文书工作减少40%,增设1名常务副秘书长,协调联合国跨部门工作。二是精简人员和机构。今后10年里通过退休方式减少一半职员,联合国27个高级职位削减三分之一。三是紧缩财政开支。将联合国总开支控制在13亿美元之内,行政开支比例从目前的38%减少到25%。为解决联合国的财政危机,安南方案还提出了建立10亿美元周转信托基金的建议。该方案虽然号称全面改革方案,实际上重点在行政和财政改革上,是在涵盖“十点改革方案”基础上的扩大和深化,几乎回避了安理会改革。 二、改革方案的前景 联合国改革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行政与财政改革;安理会改革;维和及经社领域改革。目前,各大领域均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今年9月份开幕的第52届联大将是一次改革的联大,安南上任后推出的各种改革方案的前景将显现端倪。 安南秘书长期望其改革方案能获本届联大批准。从目前形势看,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安南方案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美国一直要求对联合国行政和财政实行改革。安南方案与美国坚持的精减机构、裁减人员和压缩经费的改革方向大体吻合,因此方案公布后,美国政府立即表示欢迎。美驻联合国大使理查森说,美“完全”支持安南的改革建议。[②a]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表示,美将敦促联大“支持”秘书长的改革行动,并将促使联大通过这一方案。[③a]安南方案也适当照顾了发展中国家对发展议题的要求。他多次表示,“发展问题仍是联合国改革的首要议程。”[④a]安南方案提出将精简机构节省下来的经费转用于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中国家对削减发展援助的担心。方案公布后,各地区代表均称赞安南对推动联合国改革作出的努力。8月10日,“16国集团”正式声明,支持安南方案。这些国家是:澳大利亚、爱尔兰、捷克、荷兰、瑞典、加拿大、巴西、牙买加、墨西哥、日本、韩国、印度、印尼、南非、科特迪瓦、埃及。它们中间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一贯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国家,也有最可能成为新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它们的态度对其他国家将产生很大影响。 第52届联大有关国家对“拉扎利方案”也可能展开激烈争论。一是本届联大主席拉扎利有可能利用职权,提出就安理会改革方案进行讨论并表决。二是有关地区大国或最可能成为新增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也期望安理会改革尽早取得突破性进展。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最关键部分,涉及大国的切身利益,因而也是改革最艰难部分。从目前形势看,安理会扩大问题很难长拖不决。主要原因是:第一,为适应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作为最直接体现世界格局力量对比状况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必须有所调整;第二,经过多年酝酿,各方在安理会改革特别是增加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已取得一定共识。 在哪些国家应成为安理会新增常任理事国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原先坚持常任理事国只增加德、日的快修方案,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应考虑地域分配原则,必须增加发展中国家名额。“拉扎利方案”似乎是两种立场的折中,所谓的2个发达国家名额实际上特指德、日,同时增加3个发展中国家。美国曾担心安理会数目增多,不利于发挥作用,但为使德、日早日加入以减轻美对联合国的经费负担,立场逐渐松动。7月17日,美驻联合国大使理查森宣布,美今年9月份将向联大正式提议,同意新增发展中国家为常任理事国。发展中国家围绕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竞争将比较激烈。目前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亚洲有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非洲有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美洲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安理会成员国数量问题上,美国建议,为有效发挥作用,安理会成员数目控制在20到21之间;不增加非常任理事国,新增常任理事国除德、日和亚、非、拉5席位外,再从东欧国家产生1个常任理事国。新增常任理事国获得否决权的可能性极小,“拉扎利方案”提出新增常任国无否决权,美国已倾向此建议。[①b]估计安南方案将先于安理会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拉扎利方案”可能还要做某种修改,其后安理会改革才能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