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竞争研究是个古老而又时常更新的课题。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纷纷致力于国力竞争研究。众多的国力竞争研究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研究模式的比较,探索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国力竞争研究概况 国力竞争研究已有了相当长的历史,本世纪70年代可以作为划分国力竞争研究的分界点,70年代以前的国力竞争研究属于萌芽阶段,而70年代以后属于形成阶段。这种划分依据是:第一,从研究的内容看,是单一因素的比较还是综合因素的比较。70年代前通常以军事或以人口或以经济作为主要的比较内容,而70年代后却把许多参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第二,从研究的方法看,70年代前比较重视定性分析,而70年代后则从定性为主转到定量为主。第三,从研究的趋向看,70年代前比较重视现状研究,而70年代后则重视未来的发展。当代国力竞争研究引起全球关注,具有最高权威性的主要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与欧洲经济论坛合作的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洛桑模式。 笔者认为国力竞争研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基本类型,即以中国黄硕风为代表的“综合国力论”模式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与欧洲经济论坛合作的研究模式,简称“洛桑模式”或国际竞争力模式。国力竞争研究可以通过对这两种国力竞争研究模式的比较、研究而进行。 二、国力竞争两种研究模式的比较 在对两种研究模式进行比较时,我们先来看看两种研究模式对国力竞争研究对象下的不同定义。黄硕风的国力竞争研究对象是综合国力。他认为:“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而洛桑模式的国力竞争研究对象是国际竞争力。每年度公布的《国力竞争力报告》所规定的定义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1996年度定义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下面我们从定义出发从不同的侧面对两种国力竞争研究模式进行比较。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不同。 黄硕风的综合国力论产生的背景是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综合国力在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的作用。一战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对抗的格局;二战前则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美、英、法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的三角格局;二战后则形成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主导的两级极局;目前正在形成多极格局。从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来看,战略格局基本上是由国际力量对比决定的,而国际战略力量则主要表现在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上。当前,为争取在转轨的国际格局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综合国力研究。综合国力论研究的目的,黄硕风认为是“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对策,促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科技综合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以此来“正确分析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制定对外战略”。属于这一类型的其他流派的研究目的也同样,都通过综合国力的研究为制定符合本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提供依据。 洛桑模式研究的背景是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平竞争激烈化,尤其是新兴工业国迅速崛起发展的条件下,探索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这种模式综合了国力竞争研究中多种观点和吸收了各种内容要素,把传统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历史专家的观点、增长经济学家的观点、企业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各国实业界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观点综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目的一是为了发挥本国优势,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以及制定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二是使世界各国实业界领袖、金融巨头和政界要人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实力对比有综合了解,以便更好地参与竞争。 (二)研究的内容不同。 (1)研究的立足不同。黄硕风的综合国力论渊源于国家实力的研究,是对西方国家权力、国家力量、国家实力、国家综合能力、国家总体力量等研究的综合和发展。西方的实力研究侧重于实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或控制力。霍尔斯蒂认为“国家权力”是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一般能力。克莱因认为“国力,即国家的强制能力”。日本学者则认为国力由国际贡献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三大要素构成。这种国力论的实质是适应西方列强对外战略的需要,是一种强权政治的国力论。黄硕风的综合国力论是对西方实力论的综合和发展,其中的许多要素在古典国际政治理论中均有所论述,但是侧重点不同,黄硕风的综合国力论在研究实力的基础上强调自身生存和发展,是通过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来提高综合国力。 洛桑模式的渊源比综合国力论的渊源广泛得多,它在吸取实力理论的同时也引进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它的研究立足于现存基础上所产生的竞争能力,并以经济的角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而综合国力虽然经济实力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却仍然以军事、政治作为研究的切入口。综合国力强并不意味着竞争能力强,同样,竞争能力强也并不意味着同时期的综合国力相应的强。前者致力于现在实力的研究和分析,而后者则致力于竞争能力。 (2)内容构成要素不同。黄硕风认为综合国力由两大系统七大要素构成。两大系统即物质力和精神力,七大要素指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等。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看,侧重于定性分析法。洛桑模式则认为国际竞争力由八大要素构成,包括两大资源要素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两大实力要素即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两大管理要素即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大能力要素即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发展能力(即国际化程度),采用加权方法进行计算,按重要性不同来计分。同时也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法,但从整体看侧重于定量分析。由此可见,黄模式的统计侧重于国内实力,国际影响力程度取决于国内实力所产生的力量。而洛桑模式在考虑国内实力的同时,重视参与国际化能力,本身的计算分析标准放在国际社会中来考察其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