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以国际体系、相互依存、一体化和国际秩序这四个概念为逻辑关联点,引出在其基础上繁殖出的一系列理论并加以整合,从而尽量克服人们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理解上产生的错乱,提高我们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能力,明察理论精髓,使之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体系 相互依存 一体化 国际秩序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纷繁复杂,流派众多,各种概念、术语、范式层出不穷,这既是国际关系学繁荣发达的表现,同时也使国际关系理论太杂过乱,很难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因此,就西方学者而言,他们也深感需要对各种理论加以梳理和整合。对我们而言,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中,就更需要花大力气认真分析和整理。 一、国际体系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迅猛发展的基础概 念 尽管早就存在着国际体系概念,但按系统的观点理解国际关系不是古典国际关系理论的特征,直到二战后系统方法才被国际关系学者用来分析国际关系理论。6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就与这种分析方法密切相关。这种方法运用的结果之一就是学者们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由诸多变量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即国际体系或全球体系,从而使国际关系获得了一个框架结构特征。莫顿·卡普兰的《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一书就是典型代表。他在此书中指出:“本书的写成,乃代表一种从系统论角度所做的努力,从抽象的和半正规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政治的若干方面,……我们将试图描述各种可能的国际政治系统,并说明每一系统可能持久存在的外部环境或每个系统可能转化的另外一个系统的条件”。[1]确实,系统分析法使国际关系研究摆脱了以往历史、哲学和法律式研究的实然倾向及粗枝大叶,使国际关系研究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即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向精确的定量分析发展。大概从60年代以后,大凡研究国际关系的人可以说言必称系统。“当代的理论家们对国际体系的研究已不仅限于描述或比喻,而是将其看成象一个生态系统或者象一只钟表,各部分(国家)彼此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总体之间密切相关,不研究整个系统的机能则无法理解各部分的行为”。[2]可见,把国际关系作为一个系统的国际体系概念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虽然他们的研究重点、角度、结论的差距或许很大,但基本上是以国际体系为基础概念,从而认识、分析、整理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变项及其关系。 先从国际关系研究的纵向层次看,在国际体系概念的推动下,有人结合历史经验提出了西欧体系和全球体系的划分,分析了西欧体系下国家主权、外交、势力均衡、联盟、国际法等问题,分析了西欧体系向全球体系的转换。有些学者进一步推断,早在西欧体系形成之前,已存在着东亚国际体系和伊斯兰国际体系。这种分析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给国际关系作定位定性分析,但这是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从研究的横向层次看,是行为主义大显身手的时期。人们借用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行为科学的理论观点,试图为国际关系建造抽象的模型,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各种问题。莫顿·卡普兰、卡尔·多伊奇、戴维·辛格等几乎同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卡普兰在《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一书中提出和分析了国际体系的六个模式。多伊奇在《国际关系之分析》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沟通理论”的三个研究方法:一体化论、相互依存论和博弈论。70年代多伊奇还分别出版了《国际政治和数学方法》与《政治的数学分析》,运用数学原理分析了国际关系诸行为的体系、结构和特点。辛格在60年代发表的《人类行为与国际政治》与《计量国际政治学》中,也大量采用数学公式和统计图表,借用数学、统计学的成果分析国际关系问题,其“层次分析”颇有影响。 在行为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的现实主义学者也加入了科学行为主义的队伍,另有部分人则以复兴现实主义为使命,在保留自己理论母体主要特征的前提下,适时吸收、借鉴了早期理想主义和新兴行为主义对己有用的东西。像厄恩斯特·哈斯、肯尼思·华尔兹、斯坦利·霍夫曼、伊利斯·克劳德等人在对传统理论反思时,同时也对行为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吸收,提出了诸多修正观点。如霍夫曼认为,随着为了必不可缺的资源与市场而从事征服的帝国的瓦解,随着势不可挡的经济国际化,随着国际事务与国际经济交易的显著差别的消失,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福利上所起的作用,各国本身处于相互依存状态,因而使传统的外交——战略棋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实力博奕”规则发生了变化,实力博奕的名称意味着操纵相互依存;其次影响着国家的等级制;最后使有关博奕结构发生了变化。这里,霍夫曼在坚持现实主义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借鉴了行为主义的分析法。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现实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放在国际体系的框架下考察,就很容易看出它们的共通之处,即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大的系统是双方理论的共同前提。行为主义认为,只有把国际关系的诸多变项放在特定的体系之中,才能作出对变项具体而精确的分析。 现实主义后来强调国际合作和建立国际秩序,同样是对国际体系的确认和期待。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在70年代以后很快就出现了两派的合流,产生了新现实主义或后行为主义。该学派既吸收了行为主义的成果,又把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拿了过来,对国际体系的结构和运作规则的分析是行为主义的,但对体系内部的要素分析则更多的是现实主义的。70年代兴起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更是如此。在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由于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使全球体系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琼·斯佩罗就提出了70年代全球体系的三大子系统,即相互依赖的西方体系、具有依附性的南北体系、彼此独立的东西方体系。 由此可见,要理解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一定要认真分析国际体系概念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观点。 二、相互依存与一体化理论将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引向深入 把国际社会看作是一个大系统,紧接着就要分析系统的结构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西方学者是站在西方立场,以西方为标准来观察问题、得出结论的。结论之一就是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状态,其发展趋势便是全球一体化。这里,全球体系与相互依存、一体化之间是密切关联的,相互依存与一体化既是对国际体系状态的表述,也是理论上的期待与高要求,对之的研究使国际体系概念更加丰满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