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80年代末,随着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持续了40多年的巴以争端进入了和谈的新阶段,实现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由对抗到和谈的重大转折。然而,在中东和平进程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后,随着1996年内塔尼亚胡击败佩雷斯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巴以和谈因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而陷入低谷。针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以色列在哈尔霍马兴建犹太人定居点所引发的阿以双方关于耶路撒冷地位的争论,1997年6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中国中东学会联合召开了“耶路撒冷问题”专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外交部、外交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光明日报》社等有关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专家与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耶路撒冷问题”的复杂性与会专家认为,“耶路撒冷问题”极为复杂,它涉及地域、宗教、民族等诸多问题。从地域范围上说,耶路撒冷的地域范围不明确,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英国占领下的耶路撒冷;二是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下的耶路撒冷(面积约为21.2平方公里);三是1967年战争后经扩建的耶路撒冷(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被阿以双方认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划分。从宗教上说,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从人口结构来看,有阿拉伯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基督教徒;阿拉伯人中有世代居住于此的巴勒斯坦人,而犹太人中的大部分是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陆续从世界各地移居到此的犹太移民。阿拉伯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不可让异教徒——犹太人占领;巴勒斯坦人认为耶路撒冷是其祖祖辈辈生存之地,应属于巴勒斯坦,不能让与移居到此的犹太人;而作为目前实际控制着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来说,耶路撒冷不仅是犹太教的圣地,而且是犹太民族存在的象征,耶路撒冷不可分割,更不能让与他人。以色列坚持耶路撒冷是其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也把耶路撒冷作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正是由于“耶路撒冷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耶路撒冷问题”的解决困难重重,一直悬而未决。 二、“耶路撒冷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实际上目前尚无解决“耶路撒冷问题”的具体方案。关于“耶路撒冷问题”的前景问题,与会学者认为,“耶路撒冷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几种可能性,概括起来有四种:(1)国际化:即耶路撒冷的国际化设想,根据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第181(2)号决议]》,由联合国耶路撒冷国际特别政权来管理耶城。(2)“梵蒂冈模式”:这是由阿拉法特提出的一种设想。(3)主权与治权分离:主权归以色列,耶路撒冷城的四个区:基督教区、穆斯林区、犹太教区和亚美尼亚人区实行分治。(4)悬而不决,维持现状:将“耶路撒冷问题”搁置起来,暂不解决,继续维持由以色列人占据的状况,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各宗教信徒自由出入耶路撒冷城。 三、“耶路撒冷问题”解决的前景“耶路撒冷问题”是阿以和谈中需要解决的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与会专家认为:由于“耶路撒冷问题”的历史性、复杂性和敏感性,使之成为一个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治问题,解决起来极为困难。但是,“耶路撒冷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的确定应该坚持阿以和谈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在联合国242号决议的基础上谈判解决。 有学者认为,“耶路撒冷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前一段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巴勒斯坦国建国的问题已提上日程,自然就越来越接近最敏感的“耶路撒冷问题”。目前和谈如此困难,和平进程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其原因是由于内塔尼亚胡利用以色列国内民众情绪,坚持强硬立场,其执政纲领中的三项基本内容的第一条就是:耶路撒冷不可分割。这一方面反映了以色列国内的民族情绪,即对犹太人生存安全的疑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右翼集团占上风。内塔尼亚胡本人对“耶路撒冷问题”的主张是:不谈主权问题,共同发展,使“耶路撒冷问题”的谈判形成拖的势态。因此,要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其关键在于以色列方面要做出让步,放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首都的立场。只有在以色列做出让步情况下,“耶路撒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但也有专家认为,目前让以色列让步很困难,内塔尼亚胡掌权,阿以和谈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行动是有限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的国内外形势都会发生变化,以色列不让步不行。从中东和平进程看,阿以和谈中的几个重要协议都是在利库德集团执政时签署的。 另外,有专家认为,从外部来讲,目前只有美国能够从外部对以色列施以影响,如果美国政府改变目前的态度,改变在阿以问题上的不公正态度,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耶路撒冷问题”也会加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