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稳定的周边环境,优先发展国内经济是印巴的共同考虑;借“调停人”身份插足地区事务,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美国另有打算。 希望:从谈判桌前“升起” 南亚传来了好消息:印度和巴基斯坦第二轮外交秘书级会谈6月23日结束,从而为第一阶段的和平谈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印巴和谈”的难度与艰巨性可以与“巴以和谈”相比,特别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因此,人们对此次和谈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南亚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和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是“南亚次大陆两个相互疏远的邻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50岁生日时可以相互赠送的最好礼物”。 “印巴和谈”搁浅三年后于今年3月底重新开始。第二轮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一项八点联合公报,其中最为国际分析家所关注的是:公报首次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为此曾两次兵戎相见)列入今后和谈议程。这是印度第一次承认克什米尔是有争议的地区。此前,印度一直坚持克什米尔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讨论。另外,联合公报把将于9月开始的下一阶段会谈主题定为“和平与安全”,并同意建立工作小组讨论和解决包括经济和商业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以及推进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等一系列问题。会谈期间,双方决定在7月15日前释放近400名被扣押的对方渔民及渔船,并择期交换非法越境者。为增加信任,双方还同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相互之间敌对的宣传和挑衅行为”。看来,印巴和谈将以此次会谈为契机,进入“快车道”。 印度:实现大国梦想的一步 印度是南亚大国,一直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大国角色,并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料理好家门口的事,然后才能眼睛向外看,而印度不但与巴基斯坦有50年的宿怨,与其他周边国家也多有龃龉。为改变周边环境,自去年下半年印度将“古杰拉尔主义”奉为基本的外交路线(古氏原为外长,今年4月出任总理,该主义中心思想是遇到僵局印度可先退一步或多退一步,以换取对方的信任与妥协),印度靠这条“多让少要”的外交政策,逐步恢复和改善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与孟加拉国成功解决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水资源争议问题;进一步改善与尼泊尔的关系,并签订了友好协议;公开宣布断绝与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游击队的联系,与斯里兰卡关系走上了正常化轨道;改善与伊朗和中国的关系,巩固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增强在阿富汗的影响力,等等。在最近结束的南亚联盟马累峰会上,印度还显示出欲将南亚联盟变为类似欧盟、东盟性质的经济、政治实体的考虑。这些举措改善了印度的周边环境,增强了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 在此情况下,印度如果再在处理印巴关系及克什米尔问题上优柔寡断,势必会陷入无休止的地区争执的阴影中。这不仅使政府承担沉重的军费开支(占政府预算的15%),影响国内经济建设,并且还会影响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大国角色。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古杰拉尔领导的弱势政府在可以回旋的余地内,对此次“印巴和谈”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除同意克什米尔问题可以讨论外,内部还在考虑是否有可能在克什米尔地区减少驻军,甚至不排除印单方面减少驻军的可能性。 巴基斯坦:努力改善生存空间 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则显得比较被动。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谢里夫总理,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虽有心重整旗鼓,振兴经济,但怎奈国家百废待兴,各项政策难以在近期内见效。由于与印多年交恶,占国内生产总值1/3多的军费开支更使经济雪上加霜。从周边形势看,南亚联盟成立12年来,由于巴印互不信任,相互攻击,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缓慢,区内小国多有不满。加之印度推行“古杰拉尔主义”之后周边外交搞得有声有色,使巴基斯坦感到了压力。为给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周边环境,谢里夫上台后马上提出要与印度恢复外秘级会谈。 再从国内政治形势看,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在议会中拥有2/3的绝对多数,为它在重大问题上作出决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能够左右政局发展而又对克什米尔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军方也不得不暂时支持政府与印度会谈。 通过此次会谈,巴方达到了与印度缓和紧张关系的目的,并使印度接受了克什米尔是有争议的地区这一事实。巴方认为只要在这一问题上的对话坚持下去,在其他领域取得进展是可能的。 美国:关注地缘政治 美国早就想插足南亚乃至中亚地区的事务,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正好为其提供了机会。中亚及南亚次大陆丰富的能源储量和潜在大市场对美国极具吸引力,但美国对该地区的关注更深层的含义在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在美国眼中,一旦控制了该地区,向西可以限制伊朗、伊拉克,保障中东地区的稳定;向北牵制俄罗斯,阻止其势力南下;向东以阿富汗、克什米尔为基地向中国西藏、新疆渗透,遏制中国;向南可以凭借印度势力将触角伸向环印度洋的更广阔的地区。 为达此战略目的,美国在南亚地区可说是双管齐下,一手抓阿富汗,一手抓克什米尔。在阿富汗,美国一方面向塔利班提供武器装备,支持塔用武力统一全国;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削弱塔利班的极端势力,最终目的是在阿富汗扶植一个受美控制的温和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