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好办,钱难出;如何分摊各方至今讳莫如深。 随着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加盟,北约东扩目前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原来不太为人注意的巨额费用如何分摊的问题凸显出来。现有的北约成员国谁都想尽量少分摊一些,而准备入盟的东欧国家正处在经济转轨的艰难时期,又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 那么,东扩究竟需要多少钱,外国舆论众说纷纭,普遍的看法是,“北约东扩是金钱铺路”,甚至认为这“东扩”将是一个填不满的经济“黑洞”。 人言人殊的评估 美国国会预算局1996年6月发表的报告认为,北约东扩的头15年共需要1247亿美元。 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1996年8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列举了北约东扩可供选择的三种形式及其费用:1.自我防卫形式,即帮助新入约国提高军事力量,使其实现自我防卫,费用为170亿美元;2.兵力投送方式,即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北约迅速出兵保护新成员国,费用为420亿美元;3.前沿存在方式,即北约在新成员国建立指挥部、训练场、军事基地等,并长期驻扎12万~40万军队,费用为820亿美元。 欧安组织1996年10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北约东扩在未来15年内将耗资达610亿~1200亿美元。 1997年2月,美国务院和国防部联合向国会提交一份评估北约东扩费用的报告,结论是从1998年~2010年的12年间,东扩将耗资270亿~350亿美元(但美国国会讨论时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为了促使国会批准这一报告而故意压低了数字,实际上远远不够)。 对同一事件的评估居然得出如此大不相同的结果,既有评估方法的差异,更主要的是由于所持立场的不同。例如,美国国会的估算结果高出政府评估额数倍,主要是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决定费用的三大因素 北约东扩所需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东扩的标准、方式和范围三大因素。“东扩标准”指北约规定的入约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标准越高,费用越大;“东扩方式”指北约以何种方式保证新入约国的安全,方式不同,费用也有相当的差距;“东扩范围”指北约首批吸收新成员国的数量,吸收的国家越多,费用也就越高。目前,北约东扩进入实施阶段,上述因素已逐步明确,这为客观地评估东扩的费用提供了可能。 东扩的标准 1995年9月,北约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首批加入北约的国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与西方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战略利益;2.建立民主政府;3.实行自由市场经济;4.文官控制武装部队;5.人权纪录良好;6.与邻国没有明显冲突;7.获得现有北约16国的一致同意。 在此基础上,同年11月北约又提出《北约军队建军指导纲要》和《北约军队作战原则及军事技术标准文件》两份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在军事上必须达到的条件:1.实现军事力量的国家控制,军政分离;2.建立职业或半职业化军队,军队编制与北约统一;3.优化军队结构,增加快速反应和机动部队的比例,军官与士官的比例应达到或接近于1:3;4.按北约的作战原则组织军事训练;5.武器装备与北约标准接轨;6.加入北约统一防空体系;7.有能力承担北约共同防务,包括为北约军事行动提供费用、人力和基础设施。 东扩的方式 鉴于长期大规模驻军于新成员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相当的难度,北约选择了费用相对较少、又易为有关各方接受的所谓“含蓄的”东扩方式。在今年5月27日签署的北约与俄罗斯“基础文件”里,对这种方式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北约暂不在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和永久性常规力量;提高北约自身的地区支援能力,必要时有能力出兵保护新入约国;加强北约新老成员国的融合,逐步形成一体化协同作战能力。 综合评估 目前,东扩费用问题在北约内部和入约的国家是一个极易引起争论的敏感话题。北约军委会原定于今年4月提出关于东扩费用的正式报告,但由于政治和技术上的原因,这一报告至今难产,但这并不说明东扩费用“深不可测”。结合当前欧洲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以及北约东扩的总体态势,综合分析和考虑上述三大决定因素,普遍认为,北约首批东扩的费用在600亿美元左右。这笔费用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北约自身调整约100亿;对新入约国军力的改造约250亿;北约新老成员国军事一体化约250亿。 当然,这个估计还有一个前提,即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继续下去,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维持目前的水平。一旦欧洲的安全形势发生逆转,特别是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北约东扩的标准、方式、进程以及范围都可能随之变化。因此,北约东扩的费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可以肯定,关于费用问题的讨价还价将贯穿在北约东扩的整个过程中。当然,有的国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的国家则是力有余而心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