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14)02-0069-09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jhun.edu.cn/jhxs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93年在新西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留下了很多诗歌、散文、小说和绘画。现在我们按年代顺序来仔细阅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诗歌中的语言经过了几次显著的变化。或许已有很多读者也发现这个变化跟顾城的诗歌观念,尤其是他的“自我”论有密切的关系。 本论文根据顾城的诗歌论来整理顾城的诗歌,尤其针对它语言和形式的变迁,来考察顾城始终探求的诗歌理想和他的创作留给现在和未来的读者的课题。 另外要说明的是,笔者在这篇论文里把顾城的创作时期划分为各个阶段所依据的资料是顾城1993年所接受的,由张穗子所做的采访——《无目的的“我”》[1]232-236。 一、诗人的诞生:“自然的我” 顾城的创作是从听到自然中秘密的声音开始的[1]232。他记录这个大自然给予他的启发时,选择了诗歌这样的表现形式,这跟他父亲顾工是著名诗人这样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顾城少年时代的作品里大部分都是歌颂大自然的,而且形式上虽然不规则,但有些诗歌押韵,语言表现超出常规,已经具备了诗歌形式。 下面引用他1968年写的《星月的来由》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① 也许不用笔者指出,这首短诗的语言不合常规。比如说,第一行可以看出拟人法,在第二行中诗人把天空处理为可以穿孔的东西。这些都是常见的诗歌技巧。而且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十二三岁,可以认为他当时已掌握了一些诗歌技巧。但如果粗略地总结他少年时代的诗歌作品的话,可以说他的语言已不再拘泥于单纯为了表达的语言规则了。其原因或许与他的年龄有关,因为儿童的语言能力还不发达,他们要表达自己时只好拼凑自己所认识的词汇,所以顾城少年时代的诗歌语言或许还没有超越儿童特有的语言表现范畴。 另外,这首诗的每行末尾都是鼻母音kong,long,liang,xing,诗歌整体的韵律也很好。他第一次创作诗歌是在1962年,是顾城口述,他姐姐记录的作品②。而且在顾城小时候,向父亲报告自己创作诗歌时说“我又想出来一首诗”[2]147。在还不完全识字的少年时代,顾城更加关心语言的发音和节奏。 顾城自己也说过,他儿童时代自己创造出自己的语言试图跟别人说过话[3]83,也在“月光”的读音中陶醉过[3]84,他对语言抱有超越传达功能的感觉。他这样独特的语言感觉和使用一般随着上学,跟周围的朋友和家人交流的过程中会慢慢被修正的。但是,顾城的儿童时代正处于用顾城的语言来说是“文化空白”、“现代的原始状态”[4]264的“文化大革命”时代,在写下《星月的来由》的第二年,就是1969年,他们一家随父下放到了山东的农村。 关于创作开始的时期,顾城指定的是一家下放到山东的农村时代,即1970年前后[5]。 到了山东的农村,因为很少人来接近他一家人[2]148,也“没有烧的,没有吃的”,“书呢?自然没有”,顾城自己变得“像枯枝那么脆弱”,但随着春天的来临他发现那里富有给自己带来灵感的大自然[3]89。他说“在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一种生命的感觉就醒来了”。他继续叙述着自己的体验: 有一群鸟慢慢慢慢向我飞来,……在我周围成千的鸟儿对我叫着,我感到一种激动。……我却有一种快乐、一种想说话的愿望,我想回答它们,回答它们的叫声。我觉得它们说着我不懂的语言,召唤我,但是我说不出话来…… 它们走了,我觉得在那个瞬间我好像聋了,我听见另外一种声音,天、地、宇宙万物轻柔的对话,它们做着各种手势,它们之间的相思和默契;草因此生长,开出花朵,鸟因此飞来又飞去。这是自然毫无遮掩的秘密。我拿起笔找到一些字,开始写诗。 将近十五岁的一个夏天,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我写下了这个声音,就是1971年我写的《生命幻想曲》。[4]266 下面引用顾城这首初期代表作《生命幻想曲》(1971)的第二到第四部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在这首诗里描写的是,少年诗人自由地在大自然中嬉戏,体验地球昼夜的变幻,最后像诗的末尾“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的这样,觉悟到自己的使命。 这个作品里面也富有拟人、通感等语言和诗歌技巧。还有,对第三部分第一行的“太阳是我的纤夫”这个表现,顾工这样回忆道:“但这些诗句,那时是决不能发表,也不能让人看见,光是‘太阳’二字,就可能招来灭顶之灾,杀身之祸。”[6]这样看来,农村时代的顾城的诗歌在语言规则和时代背景上是自由的。换句话说,他独特的语言感觉,由于时代背景和孤独的环境“有幸”没有被修正③。他后来为了回到从前那个时代的创作形态,在新西兰激流岛上试图进行原始生活。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顾城在其农村时代形成了他自己创作的基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