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先后对我国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从多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给予了明确指导,这标志着我国由政府统筹的高校智库建设正式启动。高校智库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运作和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高调呈现。 可以预见,随着日趋强化的关注进程,新一轮有关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潮正在到来,高校智库建设也势必更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在这一节点性的历史阶段,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并探索应对的路径,具体包括: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总体上处于怎样的基本状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高校智库建设会遇到怎样的新挑战;在政府设计的总体框架之下,采取怎样的措施规避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推进高校智库建设沿着健康的道路稳步发展。 1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总体状况及优势分析 智库一词源于英文“think tank”,又译作“思想库”、“智囊团”、“脑库”或“外脑”等。现代智库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西方发达国家,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政府和社会。2014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其“智库项目”研究成果《2013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经授权以中文与其全球同步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智库总数为6826家,其中美国为1828家,且占据全球前10位顶尖智库的5个席位;我国智库总数为426家,虽然位居第二,却不及美国的1/4。国内有统计认为我国智库数量已经超过2500多家。尽管与国际统计可能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但这种差距之大也足以说明:我国绝大部分智库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影响力而言,都没有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 上海社科院年初同期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将我国智库划分为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大类。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通称为官方智库。《2013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100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6家智库全部属于官方智库。《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设计了三类排名。在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0位当中,高校占据3席,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在类别结构排名当中,综合影响力顶级智库排名前30位的智库,高校占据5个席位,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专业影响力排名只排出了前5位,北京大学的国家发展研究院位居经济政策影响力第5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分别位居政治建设领域影响力和城镇化建设领域影响力排名的第4、5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分别位居文化研究影响力第3、4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居于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第2位,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分别位居国际问题领域专业影响力第1、4位。从广泛搜索与甄选的200余家活跃智库的类别特征来看(未含高校智库),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占据75%的比重。另外有研究认为,我国官方智库和高校智库约占我国全部智库总量的95%,而民间智库占比还不到5%,且民间智库成员实际上大多在体制之内,属于兼职参与民间智库的课题研究。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智库建设当中,以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构成的官方智库占有绝对优势,民间智库实力微弱。高校智库对决策的影响与官方智库相比,虽并不具有优势,但从社会影响力来看,高校智库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从拥有的先决条件到政策研究的开展过程,从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到转化为决策方案的推广实施,高校智库都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第一,从拥有的先决条件来看,高校具有开展政策研究的资源优势。置身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政府决策所面临的往往是综合性极强的复杂课题,所以,其需要的政策常常必须依赖于多种学科资源的综合配置才能实现。这种需求在具有多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虽然高校科研和政府决策研究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但却为政策研究创造了必要而雄厚的基础条件。与公共政策相关的学科建设、研究人才、科研设施,主要集中在高校,同时,高校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与社会公众群体有着广泛深入的互动关系,以及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的:“我国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研究实力雄厚、信息资料丰富、对外交流广泛,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高校智库既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又能够在已有基础上增殖资源,不断累积和增加学科基础、科研设施、专业人员、社会互动等各方面资源的储备,从而不断提升政策研究的能力。 第二,从政策研究的开展过程来看,高校具有政策研究的环境关系优势。独立性是智库的最基本属性,这是国际共识,也是智库得以产生和维系的基本要素。我国高校智库尽管大都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但由于其并不依附于党政机关,所以在工作开展方面比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这使得高校智库的研究能够较大限度地超脱于政府有意无意的干预,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持政策研究的客观性和相对独立的立场。同时,高校智库的独立性又不同于民间智库,即没有像民间智库那样因为距离政府比较遥远而形成一种“游离”关系,还往往因为管理体制、人事联系、业务衔接、合作关系甚至专家圈子等各种纽带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高校智库在把握全面情况、判断宏观形势、掌握数据资料、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准确分析研判等各方面具有了民间智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高校智库既有相当的独立性,同时又与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使其有别于政府的智库,亦有别于民间的智库。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的这种像“豪猪取暖”一样若即若离、又恰到好处的特殊关系,成为得天独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