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战终结、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政治格局及国际关系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下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如何,命运、出路何在?西方一些学者提出了第三世界概念的“过时论”、“消失论”,国内部分人士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前途亦感忧心忡忡。不可否认,冷战结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第三世界的总体地位,而且由于世界呈不均衡发展、演进态势,整体而言第三世界比发达国家在发展问题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但是,冷战结束后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更给第三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这一战略位移走势,本文从第三世界历史底蕴的积淀到现实机缘的再现,解析后冷战时代第三世界面临的战略性转机。 一、界定本质性内涵,明确内源性动因。 对第三世界概念和本质的理性界定 “第三世界”这一概念是法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三个世界,一个星球》一文中首次使用的。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诞生后,这一概念逐渐为广大民族独立国家接受,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正式将“第三世界”这一概念写入其纲领性文件《政治宣言》中。1974年邓小平在第六届特别联大上作了著名的关于三个世界理论的发言,从此这一概念为国际社会所确认。就本质而言,通常所说的“第三世界”是对战后一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总称。这些国家过去都曾经遭受殖民压迫,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科技教育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摆脱殖民枷锁后,又都面临着巩固政治独立、争取经济独立、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处境、共同的经济特征和共同的历史任务,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第三世界。”[①]因此,第三世界既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一个集历史、经济和政治三位于一体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客观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绝不仅仅是个政治概念。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其内源性质的诸多因素,而非外界力量作用的结果。所以不管外界条件发生多大变化,只能对其有所影响,却不能改变其性质。因为“第三世界的概念,不是从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和斗争中产生的,更不是从什么‘地理政治算术’中算出来的,而是由于组成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曾遭受殖民统治,生产不发达,贫穷落后,并具有一系列共同经济特征。无论发达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什么变化,都不能影响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的存在。”[②]由此可见,冷战的结束并没有改变第三世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处境,也没有使其共同的经济特征和历史任务丧失。界定第三世界本质内涵的实力对比状况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而谈不上第三世界的“消失”与“过时”。 对“中间地带”地位和作用的客观估价。 当某些人士论及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的地位下降或作用消减时,通常的论据是第三世界往昔的“中间地带”优势的消失。应该看到,冷战时期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极力拉拢第三世界,使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冷战结束后政治意义上的“中间地带”作用消失,这是客观事实。然而,通过深层分析可以看出:所谓“中间地带”的地位并未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实质上的长远利益。当时它们所获得的援助,有相当一部分是军事援助,对经济发展不起直接推动作用,事实上更多地是美苏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考虑而造成的暂时表象,它们的援助都是有巨大代价、需要回报的。受援国家虽然暂时得到了眼前的援助却暗含着失去长远利益之忧,无异于引鸠止渴。最典型的就是越南、古巴、朝鲜等国。越南在70—80年代虽然得到苏联东欧国家的支持援助,但由于对内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奉行向苏联东欧“一边倒”的政策,出现了侵略柬埔寨等政策失误,造成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国内财政入不敷出,连年出现巨额赤字。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90年代外债多达146亿美元。有关古巴的情况,据统计,70年代后苏联平均每年要向古巴提供30多亿美元以上的援助,到80年代初,苏联共向古巴提供200多亿美元的经济援助。[③]此外还有大量的军事援助,然而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古巴的经济实力并未因这些援助得到根本壮大,其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都是偏低的。当时苏联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古巴供应石油,而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买古巴蔗糖,这种以政治利益为支点的畸形的双边贸易原本就违反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因而注定是要崩溃的。苏联垮台后古巴陷入一片混乱,能源、食品严重短缺,1990年经济下降3%,1991年下降15%。古巴的情况从特定角度证明只依靠外援,没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最终必将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外来援助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能起到根本性、决定性作用。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是单纯仰仗外援和“坐收渔利”的短期效能就强大起来,第三世界中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的成员也主要是依靠适合本国、本地区实际的正确发展战略而实现经济起飞的,虽然不排除存在一些有利的外部助推因素。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两极格局解体后,即便第三世界作为美苏两强竞争相争夺的政治、军事意义上的“中间地带”地位已丧失,但随着发达国家争夺21世纪信息经济霸主地位的角逐日趋激烈,第三世界国家转而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市场和经济势力范围的“经济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