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一体化作为独联体发展进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趋势,它出现的原因、特点、发展前景及其可能对地区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已引起了国际政界和学术部门的普遍关注。在所有关于独联体一体化的论著中,几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一体化”概念和“重新一体化”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学术界对“一体化”是如何理解的?俄罗斯学者提出的独联体“重新一体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本文试图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一体化的理解。 一、学术界关于“一体化”的概念和定义 一体化“Integra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本世纪40年代末的西欧,当时只是偶尔被使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进入70年代以后,一体化的概念才逐渐明确和规范起来。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卡尔·多伊奇给一体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体化通常意味着由部分组成整体,即将原来相互分离的单位转变成为一个紧密系统的复合体”。他认为,一体化既可以指原来同一个单位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它们相互依存并共同产生出它们单独时所不具备的系统性能”,也可以“被用来描述原先相互分离的单位达到这种关系或状态的一体化过程。”[①a]这种较为抽象的一体化定义着重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中所产生的新的结构和功能。具体到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等学科领域,人们对一体化的理解则较为具体、明确。我国的一些学者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研究对象,为一体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地区中若干国家通过条约组成集团,建立一整套国际或超国家的组织机构,实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协调和紧密合作,甚至制定和执行共同政策,人们称之为‘一体化’。”[①b]也有人认为,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的实践,这种强调“有形结构”、“共同机构或组织”作用的定义已不足以包括当今出现的一体化形式,因此,应该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理解一体化,也就是说应该把根据双边或多边协议进行的、不涉及结构性变化的各种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协调合作,也包括在一体化的范围之内。[②b] 根据一体化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划分为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和军事一体化三个方面。由于世界上大多数一体化组织都以经济一体化为其主要目标和形式,因此,经济一体化在一体化的研究中占的份量最重,其中绝大多数都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经济学家们在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给一体化下过多种定义。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称:“经济一体化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动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作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巴拉萨的定义则比丁伯根更为具体,他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指产品和要素移动不受到政府的任何歧视”。金德尔伯格和林德特则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指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③b]以上定义侧重于从静态的角度把握经济联系和合作所追求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的结果。卡默尔则从动态的角度把一体化定义为“是指各单位在特殊的经济立法及政治基础上视为一个整体,并且所有参加一体化的人员和机关行为与经济一致化为永久确定的过程或情况。”[④b]根据1957年3月所签署的《罗马条约》所规定的欧洲共同体的目标,现在学术界一般从贸易和流通的角度把经济一体化表述为:有关成员国之间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实行自由贸易,并在成员国之间建立某种合作和协调。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产品、人力、劳务和资本可以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场,亦即实现市场一体化,消除流通领域内的一切限制和障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实践看,经济一体化按照程度的高低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形式:[⑤b](1)自由贸易区。区内国家的商品可以在区内自由流通。相互间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但仍保留各自对第三国的关税率。(2)关税同盟。除自由贸易区各项规定之外,成员国对第三国采取统一的共同对外关税率。(3)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实行资本和劳动力在集团内部自由流动以使生产要素得以结合起来。(4)经济联盟。除了共同市场所规定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之外,还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一致。 卡尔·多伊奇给政治一体化下的定义为:“政治一体化是政治行为者或政治单位(诸如个人、集团、城市、地区、国家)的政治行为的结合。在政治中,一体化是一种关系,其中政治行为者、单位或组成部分的行为是受到制约的,即不同于它们没有结合在一起时的情况。”[⑥b]这个定义,从政治学的角度界定了政治行为者的行为是一种受约束的特殊关系。学者们在研究欧洲共同体时,一般认为政治一体化就是各国在政治和外交上加强合作和协调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力求“用一个声音说话”。[①c]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共同的协调决策机构如一些超国家机构并向其移交部分国家主权等,直至各国在政治上结成联盟。[②c]还有人把西欧的政治一体化分为高低两个层次,一是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外交方面的合作;二是西欧超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并称:“几十年来,主要的发展体现在前一个方面,即政治合作的发展,而在后一个方面则进展甚微。”[③c] 至于军事或防务一体化,由于北约的建立,致使50年代初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努力失败。因此,西方学者在论述西欧一体化进程时,很少涉及军事一体化的内容。 经济、军事、政治三个“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一体化将要达到什么目标呢? 在5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们曾把建立欧洲政治联盟或欧洲合众国看作是欧洲合作的最后目标。50年代中期西欧六国外长在谈判和草签《罗马条约》时,曾达成了这样一项原则协议:在经济一体化实现到一定程度和阶段时,即开始规划政治一体化,建立“欧洲政治联盟”。西欧一体化的倡导者最初曾把一体化的途径设想为一个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最后达到欧洲统一的理想过程。如阿登纳曾设想的“目标是要一步一步地,首先通过经济一体化,随后政治一体化,最后军事一体化,而达到欧洲的统一”。[④c]欧共体第一任执委会主席哈尔斯坦曾将西欧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一枚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联盟,第三级是政治联盟”。[⑤c]并且在一体化三个方面的定位上,人们常常把重点放在政治和防务领域,但实践表明,一体化的突破点和取得实际成效的领域是在经济方面。而且,一体化在其各方面的联系上也并非人们设想的那么密切和具有递进性。欧共体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政治一体化则一波三折,进展不大,军事一体化更是刚刚进入起步阶段。1991年比利时外交大臣伊斯更斯曾这样比喻道:欧洲经济共同体是经济上的巨人,外交上的矮子,军事上的低能儿。[⑥c]认清欧共体在一体化三个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和不平衡特性,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和理解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