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人民为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的主旋律而感到欢欣鼓舞,但对世界和平仍面临的一些威胁和障碍又不能不感到忧虑和不安。和人类一起进入21世纪的不仅有数以万计的战略核武器,使人类将长期生活在核武器的阴影之下,有对世界政治经济起着负面作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且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重大国际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仍将是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作者在不久前访问以色列和埃及时,同这两国的专家和学者就中东问题前景交换了意见,并参观了耶路撒冷等地,使我感到要真正实现阿以之间的持久和平,还有漫长的路程。 半个世纪的回顾 阿以冲突是二次大战后中东地区最突出和最尖锐的矛盾之一。半个世纪来,阿以之间爆发了4次中东战争,每次战争都震动了整个世界,并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深深卷入。此外,阿以之间还发生过20多次规模较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4月以色列袭击黎巴嫩。近年来,中东和平进程一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1996年由于以色列右翼政府上台,又受到严重的挫折。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在其回忆录中曾提到他最不愿触及的就是中东问题,并叙述了他遇到的种种困难。他曾对美国国务院的中东问题专家米勒幽默地说:“如果我还有一次来生,我希望成为像你那样的中东问题专家,因为这意味着能保证终身任职。”[1]克林顿首届政府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其任期内访问中东达数十次,为解决阿以冲突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收效并不理想。 阿以冲突的烈度和深度非同一般,是过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二次大战后围绕犹太复国主义问题急剧激化的结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各个地区的政治地图和宗教地图都有过次数众多的变更。而当某一民族或某一宗教企图追溯并恢复历史上曾存在过的某种权利时,即使小到一个宗教场所,也往往会引发激烈的冲突。例如1992年12月6日印度教极端分子强行拆毁了印度北方邦阿瑜迪耶的巴布里清真寺,要求重修据说在16世纪该清真寺建造之前曾存在过的罗摩庙,导致在印度各地引起大规模的教派流血冲突,千余人死伤。而犹太复国主义所涉及的不是一处圣地或一座神庙的问题,而是恢复两千多年前的犹太民族国家的问题,其尖锐性和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个问题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立场和观点是根本对立的,双方的民族利益难于调和。犹太人认为,自两千年前犹太人逐渐流散到其他国家后,受尽了种种歧视和迫害,特别是二次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这一惨剧雄辩地证明全世界无力拯救犹太人,因此犹太人自己以复国求生存是完全合理的,国际社会有责任予以支持。阿拉伯人则认为,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已近两千年,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繁衍生息至少也有1300年的历史,而今却要求真正的土著阿拉伯人把他们家园的大部分拱手让给外来的犹太人,于情于理都是极其荒谬的。应该说,双方的观点从本民族出发都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对本民族有强大的感召力,从而使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显得异常强烈。总之,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最根本的特征,也是这一冲突难以解决的关键所在。从中东和平进程已取得的进展看,双方的立场已有一定的缓和,但离全面和解和妥协还很遥远。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如果说一般领土争端总有一定的面积范围,而犹太民族复国的领土要求则没有明确的范围。根据联合国1947年通过的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犹太国的面积应为1.49万平方公里。由于当时犹太国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犹太民族对分治决议表示接受,并没有对规定的领土面积提出异议。然而,随着以色列通过几次中东战争占领了更多的土地(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在内的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以色列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又得寸进尺,提出了建立一个版图包括历史上以色列鼎盛时期全部疆域的“大以色列”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利塔尼河以南的黎巴嫩、戈兰高地在内的叙利亚南部、约旦、巴勒斯坦乃至西奈半岛均包括在内。在这些人看来,兼并全部被占领土是建立一个“大以色列”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设想,如果听任这些人为所欲为,中东地区将永无宁日。 阿以双方关于耶路撒冷这座圣城的争端又使阿以冲突增添强烈的宗教色彩,增加了矛盾的尖锐性。在耶路撒冷这一狭小的空间里,发生过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宗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此三大宗教都宣布它为自己的圣地。由于历史的变迁,一些圣迹就不免难分彼此了。作者在耶路撒冷老城参观时,以色列向导把我们带到神庙山山坡上一堆废墟上,告诉我们这就是过去金碧辉煌的圣殿的遗址。由于这块地上已无犹太教文物可觅,以色列当局就发动“向地下进军”,开展了规模很大的考古挖掘。向导带我们参观了1996年曾引起阿以流血冲突的那座隧道的一处入口,入口在一座犹太教堂的地下室内,目前已暂时关闭。而从教堂出来后,我们随即看到宏伟的阿克萨清真寺就矗立在不远处,这使我们深深感到历史沧桑背后的宗教矛盾。由于强烈的民族和宗教感情,以色列在建都耶路撒冷问题上的立场较之其他争端问题更加强硬。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实际上也有困难。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根据停火线被一分为二,新城由以色列控制,老城则由约旦占领。双方沿停火线修筑了工事,我们向导称之为耶路撒冷的“柏林墙”。1950年以色列宣布迁都耶路撒冷。1967年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区,使整个耶路撒冷置于以色列控制之下。那时以色列立即清除了停火线两侧的工事,据向导说,连一块砖头都没有留下,以此显示以色列反对耶路撒冷分治的决心。1967年后,以色列逐渐把统治中心转移至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修建了国会大厦、政府大楼、总统官邸、最高法院以及很多文化教育设施。据作者了解,目前除国防部仍在特拉维夫,以色列政府各部都在耶路撒冷办公。以色列并在老城内恢复了犹太区,在老城周围修建了大批公寓群,犹太人的住宅已把老城团团围住。然而,以色列的这种做法并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目前,除接受以色列援助的几个小国在耶路撒冷建馆外,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使馆仍设在特拉维夫。作者接触的一些使节都抱怨他们每周有事需向以色列政府有关部门交涉时,在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来往要花费不少时间。很多使馆在特拉维夫只是租房,不愿买房,以等待形势的明朗。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使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进一步提上了日程。正如一位外国分析家所说:“当今世界政治的重心在中东,中东问题的核心是阿以冲突,而阿以冲突的焦点则是这座城市——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