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中国中东学会联合召开了“’96中东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政府部门、新闻单位及其他有关研究机构。围绕1996年中东地区的形势与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探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中东和平进程的现状与前景 1.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的原因 如果把1991年马德里和会的召开作为中东和平进程起动的标志的话,那么,在经过五年多的平稳发展之后,1996年中东和平则出现了“急刹车”。随着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获胜,中东和平进程陷入了僵局。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的原因: (1)内塔尼亚胡政权的顽固立场 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第一位经全民直选产生的总理,有一定的民众基础,但不论是从他的竞选主张还是施政纲领以及上台后的表现都充分反映出他是一个大以色列主义者这一基本倾向,尤其反映在其强硬的“三不政策”上,即:不允许建立巴勒斯坦国;不讨论耶路撒冷问题;不放弃对戈兰高地的控制。 (2)以色列右翼势力的抬头 内塔尼亚胡上台以及工党领袖佩雷斯落选,正是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上升,保守的宗教势力抬头的最好证明。宗教势力与右翼集团在很多问题上意见比较吻合,在诸如定居点等问题上牵制联合政府并施加压力,对以色列政治生活影响很大。1996年4月,他们曾声称:我们是天然盟友,我们在一起拯救以色列。以色列国内目前出现了政治、社会、宗教、民族以及意识形态的严重危机。 (3)“和平”本身的缺陷 在考察中东和平进程中,除了历史、宗教和民族问题外,和平本身也应引起重视和研究。在美国和以色列主导下的中东和谈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城下之盟”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且,要实现何种形式的和平,民众要的和平与我们想象中的和平在含义上亦有偏差。 2.中东和平进程前景 与会学者有如下估计: (1)内塔尼亚胡不可能改变立场 内塔尼亚胡本身是代表利库德右翼集团利益的,立场强硬,其政策也受到联合政府内部伙伴的牵制,特别是受到右派的巨大压力。虽然以色列国内有反对呼声,但是尚未形成气候,除非以色列国内出现诸如经济状况恶化等不利于内氏执政的变化,否则内氏政策还会持续下去。 (2)美国压力的作用 由于克林顿在大选中获胜,美国新一届政府会继续向以色列施压,但对美国的压力不能估计过高,因为在美以有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分歧。美对以施压,必须考虑到以的承受能力问题。施压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以色列也不会完全听从美国的。 在讨论中东和平进程前途的问题上,在与会者之间出现了乐观与不容乐观两种看法,但就总趋势而言,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东和平进程将在经常不断的争吵和曲折中有所进展,但不能指望中东和平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大国对中东的争夺 大国对中东的争夺是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左右中东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个问题上,与会学者的共同看法是: 美国自海湾战争后在中东处于主导地位,但在1996年受到很多挑战,法国在黎巴嫩危机中的作用,围绕“达马扎法”的争论,欧盟力图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等都表明,多极化的趋势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也有明显反映。 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的原因。 1.美国政策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美国在阿以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偏袒以色列。海湾战争后,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比以前加强,政治影响也有所扩大,但在经济上则表现得力不从心,欧盟已逐渐成为埃及、以色列和海湾诸国的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在中东的干预能力和影响之所以受到挑战并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政策与其实力地位不相符。 2.欧洲、俄罗斯力图改变现状 冷战后,欧洲、俄罗斯越来越不愿看到美国一家主导中东和谈。由于历史原因,德国不便在犹太人问题上插手,而英国而在美国与欧洲之间徘徊,因此,法国成了欧洲在中东事务上的代言人。俄罗斯也极力想重返中东。欧洲在保持与美国战略盟友关系的同时,不甘充当美国的配角,在许多问题上与美国产生很大分歧,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的战略企图。199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中东之行以及紧随其后的俄外长普里马科夫出访中东,就是法、俄两国希望重新在中东事务上拥有发言权的突出表现。 3.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不满 美国之所以在中东和平进程上不遗余力,主要是出于其自身利益。美国在很多方面偏袒以色列,损害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有的国家已不愿与美国合作。 三、中东的经济形势 对中东的经济问题,与会学者认为,经济与政治这两方面是互相交叉又互为服务的,大国在本地区争夺的经济色彩也越来越浓,与会专家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见基本一致。 1.1996年中东经济增长情况比上一年好,但发展不平衡。 2.影响中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油价上涨。该地区的石油收入对经济影响面达80%,1996年石油价格回升并上涨到海湾战后最高水平。 (2)8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推动因素。埃及、土耳其等国进行的经济调整与改革逐步取得了成效,由依赖外援发展为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本国直接投资,大力发展了制成品的出口,扩大无形贸易(旅游和劳务为主),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