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6日,由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开通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附近的一条考古隧道,引起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的愤怒抗议,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了自1967年以色列占领以来最惨重的流血冲突。在两天的冲突中,造成6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15名以色列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一事件使中东和平进程处于危险边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一、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外交方针 今年5月以色列大选之前,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接连不断在以色列制造了几起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平民百姓遭受重大伤亡,使以色列人一度处于惶恐不安的紧张气氛之中。人们忐忑不安地去上班,孩子们战战兢兢去上学,他们担心自己身边突然发生爆炸。内塔尼亚胡认为,这种局面是由于工党政府软弱退让造成的。因此,他作为反对党利库德集团的领袖,在大选中提出了“安全第一”和“有安全的和平”的竞选口号,迎合了以色列人民要求安全的心理,使他以极其微弱(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多数击败佩雷斯,当上了以色列总理。 当选总理之后,内塔尼亚胡于6月18日在议会发表了就职演说。他的这个讲话,通篇贯穿一个基调:安全第一,以安全为基础。他说:“以色列新政府将是一个走新道路的政府。首先是要实现安全,同邻国实现稳定而持久的和平。这样的和平首先是建立在维护以色列国及其国民的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是以色列同所有邻国实现和平解决的必要因素……”“因此”,他说,“对和平协议的检验首先是安全。有了安全,就能允许自由行动,创造开放的、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经济;没有安全是关闭通道,切断和窒息另一方经济的原因。在安全问题上以色列决不会妥协。……”他还表示,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安全,以色列国防军及其安全部队将根据需要享有充分的行动自由。在谈到同巴勒斯坦的关系时他说,“要在维护安全的基础上同巴勒斯坦发展睦邻和合作关系,并准备同巴勒斯坦谈判,条件是巴勒斯坦必须履行它的一切义务(指阻止从巴勒斯坦领土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活动)。这种谈判既要讨论与实施临时协议有关的问题,又要讨论永久性解决的办法,使双方都可以在有安全的和平中生活。” 在这个讲话之后,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以色列新政府发表了施政纲领,需要从中强调指出以下几点: 1.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反对在约旦河西岸出现任何外国主权,反对阿拉伯居民(指离乡背井的巴勒斯坦难民)返回以色列。 2.坚决保证犹太人定居点的存在、巩固和安全,确保定居点同以色列国的联系。以色列政府将继续为定居点的存在和安全承担责任。 3.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国家安全和保护其水源所必需的,维护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主权是同叙利亚达成任何解决的基础。 4.将根据需要在任何地点使用以色列国防军和安全部队,以对付恐怖活动,努力消除对北部边境安全的威胁。 5.耶路撒冷是一座完整、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城市,以色列在这座城市拥有绝对的主权。 这样,内塔尼亚胡政府上台伊始就以安全为由,提出了一整套拖延巴以谈判、拒不执行“奥斯陆协议”、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维护和扩充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拒不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大片领土撤军、不容讨论耶路撒冷地位的强硬方针。虽然内氏口头上表示要继续中东和平进程,实际上却为和平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是四个多月来中东和平进程完全陷入停顿,乃至跌到危险边缘的根本原因。 二、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外交实践 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制定了一整套强硬的外交方针,而且几个月来的外交活动也是围绕着这一既定方针展开的,请看下列事实: 6月30日,内塔尼亚胡政府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停止在耶路撒冷的一切政府活动。 7月上旬,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向参众两院议员发表讲话时说:他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立场与他的前任拉宾和佩雷斯有所不同,中东和平进程应以安全为基础。他严厉谴责恐怖活动,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阻止哈马斯运动对以色列的袭击。在谈到耶路撒冷未来地位时,他宣称:耶路撒冷永远不会重新分割,决不允许在这座城市筑起一道“柏林墙”。他还在向纽约犹太领导人发表讲话时暗示,巴勒斯坦人只是少数,不应成立一个国家。 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发表的这些讲话,引起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阿拉法特抨击内塔尼亚胡力图毁掉和平进程;阿盟秘书长马吉德指责他在玩火,说如果他拒绝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方案,和平进程将陷于停滞;巴解组织执委会和巴勒斯坦政府于7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表明的立场违背了国际社会就中东和平进程作出的决定,并且损害了这一进程。” 7月26日,内塔尼亚胡政府要求巴勒斯坦立法机构关闭在东耶路撒冷的三个办事处,以此作为恢复以巴和谈的条件。 8月2日,内塔尼亚胡政府解除了前政府对定居点的冻结,并于8月25日开始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建活动住房。同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以色列的压力下被迫关闭了在东耶路撒冷的三个办事处。 8月27日,内塔尼亚胡政府派推土机拆毁巴方在东耶路撒冷为残疾人修建的一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