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4日,由穆斯林、塞尔维亚及克罗地亚三个民族代表组成的波黑议会和政府在萨拉热窝正式宣布成立。至此,代顿协议所规定的共同政权机构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波黑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而也初具雏形。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人们期盼着新的一年给波黑带来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 波黑议会的代表在去年9月14日的战后首次大选中产生。根据有关规定,该议会本应于选举后一个月开始工作,并迅速组建政府、宪法法院和中央银行。但选举后的事态发展并不顺利。表面看是有关各方在权力机构工作方式、地点及具体人员安排等问题上谈不拢,实质上在于战争的阴影尚未消除,各方对重建统一的波黑缺乏信心和热情。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波黑议会和政府在延宕了4个月后终于投入运转。 今后,波黑议会和政府将与“集体总统”(即三人主席团)一起成为国家合法的代表,使波黑在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外援时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另外,议会和政府不仅为恢复穆克联邦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联系、解决其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场所,同时将增加三个民族相互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它们早日走出战争的阴霾,实现真正的和解。 不过,波黑政权机构除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国家、负责制定外交和外贸政策外,权限极小。因为两个实体不仅拥有绝大部分国家行政权,而且事实上已近乎分了家。这就使新成立的议会和政府一时还难有大的作为。另外,波黑议会和政府完全是按照“权力均分、相互牵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议长由来自三个民族的代表轮流担任,来自两个实体的两位总理每人主持工作一周,每位部长有两位来自不同民族的“助手”,每个民族都对重大决议拥有否决权。可以说,各方就涉及国家前途问题达成一致前,它们首先关心的还是如何利用议会和政府来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要将“离心力”变为“向心力”,还需假以时日。 波黑冲突交织了历史、民族及宗教等复杂矛盾。在战争结束仅一年后,和平进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当属不易。和平大势已基本确立,今后如何保证这一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而不至出现逆转呢?波黑素有“小南斯拉夫”之称,从原南斯拉夫70多年历史中人们不难得到如下启示:首先,多民族共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由于历史原因,巴尔干各民族混居程度颇高,按照民族分界来划定国界不现实,波黑人民除了和平共处,不可能有更好的选择。其次,加强经济联系,共同发展。前南危机表明,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民族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很可能成为国家分裂的导火索。第三,西方大国应以当地人民利益为重,不要再把这里当成追逐私利的“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