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交易秩序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有快速扩张的市场规模,而没有规范健康的交易秩序,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难以维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交易秩序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很多学者从体制安排、法治建设和道德教化等方面作了思考与设计,为培育市场交易秩序做了有益探索。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十几年来为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已经作了大量制度安排,加强了法治监管,同时也开展了对市场经营者的道德教育,但中国市场交易秩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中国市场交易难以形成健康稳定的交易秩序,其中难以治愈的症结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现有研究轻视了市场交易秩序存在的社会基础,应当对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基础的形成历史和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然后才能清楚揭示市场交易秩序的问题,并探索优化市场交易秩序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市场经济建立前后的中国社会 市场交易秩序可以通过市场活动的多种维度呈现出来,如交易制度的健全性、交易价格的合理性、交易环境的稳定性、交易关系的协调性等,但无论交易秩序呈现为多少种表现形式,其实质都不过是交易者的行为秩序。因此,研究市场交易秩序,最根本的是研究交易者如何去行为。而交易者的行为一定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中展开的,所以通过交易者的行为展开的交易秩序必然是建立在某种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消费品市场中的交易秩序,更突出地表现了社会基础对它的形成与存在的重要作用。 仅用2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消费品市场,存在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社会基础之上。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都习惯于称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但中国社会的转型并不是发生了本质变化的转变,而是一个新旧交替的量变过程。在这个量变的转型过程中,一方面新社会因素努力地超越旧束缚积极生长,另一方面旧的社会因素也在抵制着新社会因素而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巨大惯性作用。因此,应当在新旧因素的交替作用中把握中国消费品市场交易秩序的社会基础。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具有几千年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与传统有很大不同的明显变化。在众多难以列数的变化中,最突出的变化首先是市场意识的生成与市场活动的发生。所谓市场意识,通常是指支配市场交易行为的效益原则、计算精神和竞争意识等。这种市场意识日益强烈地生成与发展,它给中国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旺盛的活力。正是在迅速提升的市场意识的支配下,数以千万乃至数以亿计的城乡居民投入了市场经济活动中,并且大多数人进入了消费品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城市生活中普遍流行了一个新名词:“下海”。直至90年代后期,“下海”经商已经成为席卷中国城市各种行业的铺天盖地的社会风潮。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离开了原来所在的公有制单位,放弃了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等单位的职位,由官员、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和企业工人等,转身变成了市场经济中的商人。这不仅说明一些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工作的干部与工人形成了市场意识、开始了市场活动,标志着市场经济开始在城市中迅速发展,而且还意味着城市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当市场经济在城市有了快速发展之时,中国农村也逐渐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市场意识逐步觉醒的中国农民,掀起了规模浩大的农民工“进城”浪潮。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到2012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2亿。①大批农民工进城,不仅改变了城市工人队伍的构成,而且也给城市的市场经济注入了很多乡土因素。进一步说,乡土因素亦即几千年中国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因素,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乡土文明中的礼俗秩序、熟悉关系和差序格局等已经做了生动论述。 事实上,不仅农民工“进城”给市场经济中注入了自然经济的传统因素,而且城市居民“下海”也具有相同性质的效应。区别不过在于,农民工“进城”带给市场经济的传统因素是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乡土传统,而城市居民“下海”带给市场经济的传统因素则是工业经济基础上的单位制传统。然而,乡土传统和单位制传统都是建立在非商品经济基础之上,从二者存在的经济基础看,具有共同的性质。虽然单位制传统的经济基础不是自然经济,但也不是商品经济,而是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城市计划经济的这种非商品化和未市场化性质,同乡村的自然经济是相同的。 并且,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乡土传统与单位制传统,二者自身也有本质上的共性。费孝通曾把以农业自然经济或乡土文明为基础的乡村社会称之为熟悉社会,是以亲缘关系、地缘关系或熟悉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社会。事实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社会,就其主要构成而言,也是一个熟悉社会。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居民,大多数是20世纪50、60年代从乡村进到城里的,乡村社会的熟悉关系在这些城市居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另一方面,由单位制组织起来的城市社会,也是一种由制度规定甚至加固了的熟悉社会。功能齐全、无所不包的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单位社区,而在其中工作的人们则结成了紧密而封闭的熟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