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村治研究在本世纪之初转向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也就是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研究。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不同区域农村进行深入调研,来理解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状况及其区域差异,从而理解法律、政策和制度进入不同乡村社会的过程、机制及其后果,并力图透过自上而下、自外向内的政策、法律和制度进入乡村社会的差异来理解乡村社会本身,进而去探讨法律、政策和制度制定的问题。这样,其研究就进入到了专题研究和区域比较的操作化阶段。2005年以后,华中村治研究将学术精力更多地倾注于动态的整体社会变迁。这样,传统社会学的经典命题,诸如代际关系、婚姻家庭、亲属制度、私人生活、夫妻关系、情感、纠纷、人情、公共空间、自杀等也就进入了研究视域,新话题如上访、土地制度、乡镇运作、阶层分化、征地拆迁、农业经济、群众路线等不断涌现。 在华中村治研究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生产出来;每次研究转型都在继承一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要突破原有的视野和研究领域,从而将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华中村治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创造了自己的一些研究范式,被称为“华中乡土派”。 华中乡土派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有自己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华中乡土派的基本经验立场做一个初步总结。 “朴素经验主义”是外界对华中村治研究及其学派的一个基本印象,他们认为这样一群人深入农村调查,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掌握了农村第一手材料,其勇气和学术干劲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且对材料的搜集也是必要的,这是走向真学问的第一步。但他们同时也认为,这群人空着脑袋下乡,不带预设进村,甚至从骨子里鄙视理论、痛恨框架,带回来的除了一堆死材料外,别无他物。所以这群人的经验是朴素的,是唯经验论的,甚或是反智主义的。这是外界对华中乡土派的最大批评,也是最大的误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该学派还处在初创阶段,其主要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所以向外界展示的学术成果还不太多,也不够体系化,更不用说对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自觉呈现。 “经验研究”是华中乡土派的基本立场,即华中村治研究是以经验为本位,而非以其他任何主体、任何对象为本位的研究。对“经验”的重视确实是华中村治研究及其学派一以贯之的主张,也是其立派之基、强派之本、传派之魂。“经验”在其研究中被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华中乡土派所理解的“经验”与“经验研究”,与外界所解读的该学派的“经验”和“经验研究”并不是一回事。外界认为该学派的“经验”是现象、是材料、是政策,该派的研究是现象描述,是材料整理,是对策分析,唯独不是理论研究,说到底该学派所做的“经验研究”就不是学术研究。所以面对这些误读、误判,要理顺,要澄清。理顺澄清既要有否定性的“破”的一面,即对误读误判的破,更重要的是要有肯定性的“立”的方面,即将基本的立场和盘托出,堂而皇之地摆出来。 首先在“破”的方面澄清“经验不是什么”,才能知晓“经验研究不是什么”,进而才能正面地回答“经验是什么”和“经验研究是什么”。 1.经验不是现象,经验研究不是现象描述。现象是指人或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农村中的现象则是农村社会中的人员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的互动过程中所展现的社会形态,以及农村事物在人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社会科学研究的农村现象主要是指农村政治社会现象,既包括农村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象,也包括社会成员与农村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农村社会现象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甚至可以是过程本身。农村社会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它也表现出某种联系性。 农村社会现象是经验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经验不只是现象。首先,现象是一种客观形式,从哲学上讲,是事物或关系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的正常表现。表现本身既可以是歪曲事实的,也可以是事实的真正体现,因而有假象和真相之分。但社会经验是研究主体对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本身的把握,是主客体交融的产物。也就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经验就是事物或关系的本质,它不是像现象那样是客观的存在物,它需要主体通过主观努力,基于现象又透过表层现象,抓住事物或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如果没有主观与客观的交融,经验是不会自然呈现的。一句话,经验是需要研究者去感受、去体悟的。 经验也不是现象之间的表层联系,或表层相关性。在哲学层面,事物或现象之间永远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对照而存在的。但现象之间的这种存在方式,并不一定构成经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也是杂乱无章的,几乎所有的现象之间都能牵扯出联系,譬如A、B和C两两之间都有联系,是相互交错式的联系,但并不自然地构成A-B-C之间有规律可循的链式联系。经验是链式的联系,是现象背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之间的链式联系。即,一个现象背后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推导出另一个现象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还可以往下推导。经验就是对这个推导过程的概括和呈现。 归结起来,现象是事物或关系之间客观的形式及其杂乱无章的联系,而经验是主体对现象背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之间的链式联系的感知。因而,经验研究不是对现象做客观的描述,而是对现象背后的链式联系做归纳、提炼和概括。 2.经验不是材料,经验研究不是材料整理。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形式及其联系,是一个框框,需要有素材对其进行填充和刻画,材料是其最基本的素材。不对现象进行材料的填充,现象就不会丰满、立体起来,就无法给予表述。在社会科学领域,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量化材料,一种是质性材料。前者主要是通过数据、表格、模型等对客观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表述和说明,它要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的、静态的、尽量祛除主观因素的效应。后者主要是通过故事展演、事件过程、特征素描等形式对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描述和刻画,以展示其全貌及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