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二十世紀中國的重要人物之一,對於近代中國的發展具有高度影響,因此就台灣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而言,蔣介石及相關問題的討論一直是重點之一。而根據資料運用以及研究方向,大致上可以1981年為分界,在此之前,蔣介石研究的資料來源主要為訓練集、言論集等言論彙編,研究方向主要為思想探討;1981年之後,蔣介石的資料陸續公布,研究者除了言論彙編外,開始運用史料選輯、檔案、日記衍生資料,乃至於近年來開放的日記等,研究方向從思想轉變為政治、軍事、外交、經濟,進而至人際網絡、日常生活等行誼事蹟的討論。 一、1981年之前的蔣介石研究 歷史研究需要資料,蔣介石十分重視個人資料的保存,指派專人整理。抗戰前委請其少年時期老師毛思誠負責保管,毛氏就相關資料,編輯蔣氏早年文集《自反錄》六卷,及蔣氏四十歲之前年譜《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抗戰期間改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主任陳布雷負責,主持1927年至1937年之《事略稿本》編纂工作;政府遷台後,資料存放桃園大溪,由專責單位負責整理,外界稱為“大溪檔案”,由許卓修、秦孝儀先後主持,並編纂1937年至1949年之《事略稿本》及《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等。但是在1980年代以前,這些整編資料,除《自反錄》、《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外,大多不為外界所知,“大溪檔案”亦僅有少數由蔣氏特許的研究者得以運用,如梁敬錞撰《開羅會議》、《史迪威事件》兩書,曾參閱其中《革命文獻》等資料,以“國府檔案”稱之。當時研究者使用最為普遍者,為蔣介石的言論彙編,除早年所編印之《黃埔訓練集》、《廬山訓練集》、《復興關訓練集》外,1950年代起,陸續有《蔣總統言論彙編》(二十四卷)(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5年初版)、《蔣總統言論彙編》續編(三卷)(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9年初版)、《蔣總統集》(四冊)(台北:國防研究院,1960年初版)等資料出版;新聞局自1955年起輯錄蔣氏年度言論集,自1954年度至1975年度。1960年,政工幹校教授吳環吉以《蔣總統言論彙編》正、續編共二十七卷為資料來源,編輯《蔣總統言論大辭典》上、下兩冊,亦為迄今唯一一部蔣氏言論大辭典。此一時期,蔣介石研究之方向集中在思想的探討,包括哲學思想、宗教思想、科學思想、社會思想、經濟思想、政治思想、外交思想、法治思想、軍事思想等,數量十分可觀。①史事方面的研究,相對而言十分有限,以傳記類著作較多,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本,為董顯光撰《蔣總統傳》。該書係董氏於1952年就其抗戰初期出版之中、英文版本蔣氏傳記重加整編,加入戰後部分,蔣氏亦口述相關經歷,修正原書內容,更名為《蔣總統傳》,由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②該書直至1975年蔣氏逝世,是唯一一本權威且具官方性質的蔣氏傳記,重印多次。蔣氏逝世後,黎東方撰《蔣公介石序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為歷史學者撰寫的首本蔣氏完整傳記;在此同時,日本《產經新聞》連載古屋奎二編著《蔣總統秘錄》,《中央日報》同步進行中譯本連載,該書首次引用蔣氏日記及相關資料,為一大特色。除此之外,為慶祝蔣氏八十壽辰,有關單位組織“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纂委員會,於1967年出版“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全套共八本,書名及編者分別為:《蔣總統嘉言錄》(秦孝儀編)、《蔣總統與台灣省的光復重建》(連震東編)、《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王世杰、胡慶育編撰)、《黃埔建軍》(袁守謙、黃杰編著)、《蔣總統與中國民主建設》(谷正綱編著)、《蔣總統為自由正義與和平而奮鬥述略》(張群、黃少谷編著)、《蔣總統的生活與修養》(曹聖芬編著)、《國父與蔣總統的革命方略》(陶希聖著),其中部分著作內容參考“大溪檔案”,部分為作者親身所參與、見聞,為官方出版品中具有相當參考價值者。至於由秦孝儀總編纂,1978年10月出版之《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八卷、十二冊,當時並未公開,逐漸被引用是在1981年以後的事。 二、1981年之後的蔣介石研究 1981年之後的蔣介石研究,依照史料開放及運用情形,可以分為史料選輯刊印、大溪檔案開放、日記開放三個階段,蔣介石研究的範圍及內容逐漸擴大、深入。 蔣介石於1975年逝世後,關於蔣氏生平史事的研究逐漸展開,其中關鍵性因素,為秦孝儀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以下稱“黨史會”)主任委員。秦氏長期擔任蔣介石文字秘書,前後達二十五年,外界視為蔣之“文膽”,並負責蔣氏資料保管工作。秦氏於1976年11月自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轉任黨史會主任委員,首要工作即是徵得有關單位同意,撥用蔣氏位於陽明山之中興賓館,定名為“陽明書屋”,將位於南投草屯荔園之黨史會史庫北遷,隨後將所經管蔣氏資料,包括外界所稱之“大溪檔案”,亦集中存放於該處,使陽明書屋成為匯聚中國近現代史資料的場所。迨資料集中後,秦氏進一步著手公佈相關史料,其中最具意義者,為自1981年起陸續編輯出版《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分緒編、作戰經過、戰時外交、戰時建設、中共活動真相、傀儡組織、戰後中國,共七編、二十六冊。各編文件係以大溪檔案及黨史會庋藏檔案為主,並收集外交部門、史政編譯局、調查局及其他史政機構相關檔案,大多為首度公開,深受國內外史學界的重視。秦氏原有意續編北伐時期,惜未能實現。而以《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所收錄資料大多與蔣氏有關,研究者以蔣介石為主題的歷史研究日漸增加。1982年2月,時任黨史會副主任委員李雲漢撰《西安事變始末之研究》,由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西安事變不止對國家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在蔣介石的一生中亦具有特殊意義,該書為首本引用“大溪檔案”探討西安事變之學術著作,自然引起各方矚目。李氏於該書出版後,將所參閱“大溪檔案”等資料彙整成編,由黨史會出版《西安事變史料》兩冊,列為《革命文獻》第九十四、九十五輯。此後“大溪檔案”的運用日漸開放,1986年,黨史會復就其中盧溝橋事變前後檔案與外交、黨史部門相關檔案,整編出版《盧溝橋事變史料》兩冊,列為《革命文獻》第一○六、一○七輯。研究者亦可經由申請,運用“大溪檔案”,如李國祁關於北伐的研究;魏萼、馬若孟等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劉鳳翰編輯孫連仲年譜長編等,皆曾參閱。 1984年10月,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四十卷,分為專著、演講、書告、文錄、別錄、談話、書面致詞七類,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該書雖名為“總集”,闕失之處仍不在少數,如《黃埔訓練集》中演講並未完整收錄,但該書係以“大溪檔案”所收錄蔣氏論著、演講、文告等之定稿為基礎編成,有其權威性,至目前為止,仍為引用蔣氏言論之主要來源。同年,張其昀主編《先總統蔣公全集》四冊,分專著、演講、書告、談話、雜著五類,由“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筆者曾就兩書進行比對,發現《先總統蔣公全集》所收錄蔣氏言論在標題與《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有若干出入,內容方面亦較少,但有少數演講、書告、談話未見於《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兩書相互參看,方不致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