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4)3-0148-11 教科书的基本功能除了传授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外,它还是政府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工具,所提供的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念。①历史教科书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历史教科书“把既存的历史知识规训为既符合统治要求,又不违背竞争时代潮流的‘近代化’知识”,②它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通过政府审定或由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是一个政府向其人民宣示其国家统治正当性及国家主权正统性的重要工具。③政府借助历史教育,来建立民族-国家认同,赋予其统治的合法性。本文先将北京政府与南京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清朝史——清初内政叙述予为中心,通过与民国时期的社会意识以及教科书的整体叙述进行比较,来讨论政治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④ 一、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 中国近代教科书首先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的教会学校。⑤清末实行新式教育,促进了新式教科书编写,到民国初期,教科书发展逐步走向成熟。⑥民国成立,结束了帝制,宣布共和,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培养适合民国的现代国民,民国废止清末的“忠君”教育,注重“自由”、“平等”的道德教育,对教科书使用做出特别规定:“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⑦在历史教学上,规定小学历史教学要旨,在使儿童知道国体大要,养成国民志操。本国历史要讲授黄帝开国功绩,历代伟人言行,亚东文化渊源,民国建设与近百年来中外关系。⑧中学历史要旨在使学生明于民族进化、社会变迁和邦国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要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其重要事迹。⑨养成共和国民的健全人格,是民初和北京政府时期教育的首要目标。 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开始全面实行三民主义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即党化教育,“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众化,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方针要建筑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上。国民党的根本政策是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和决议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根据这种材料而定,这是党化教育的具体意义”。⑩三民主义教育是国民党实行“以党治国”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沦为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工具。在历史教学上,1932年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为:1.研求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2.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我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为:1.叙述我国民族之拓展,与历代文化政治社会之变迁,以说明本国现状之由来,而阐发三民主义之历史的根据。2.注重近代外交失败之经过,及政治经济诸问题之起源,以说明本国国民革命的背景,指示今后本国民族应有之努力。(11)高扬民族主义、突出民族意识的培养成为南京政府时期历史教育的重点。 清朝史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一个叙述重点,包括从满洲兴起到清朝灭亡的历史,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上,一般都叙述满洲兴起、清初内政、太平天国运动、戊戌政变以及清朝灭亡等内部事件,以及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列强侵略中国的对外战争。民国教科书中,“清初”一般指从清朝入关到乾隆时期,这一时期对清朝发展有重要意义:“清之创兴,自康熙至乾隆凡三朝,内平叛乱,外拓疆土,更征服四邻而定为藩属,斯为清代创兴之时,亦鼎盛之时。”(12)教科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叙述清初历史:一是记述清初武功与疆域的开拓,如蒙古归复、征讨准格尔、西藏青海的内属、平定西南土司、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以及与俄国、西南诸国的交涉等;二是记述清初内政措施,主要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内政措施。清初内政措施对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有重要影响,基本规定了后来清朝历史的发展方向。对清初内政措施的看法,反映了对整个清朝史的态度。 二、北京政府时期关于清初内政的叙述 民国成立,一时没有大量适合需要的教科书,一些书局就对清末教科书进行改编,以暂时使用。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体中国历史》,即是改编自1907年版。《新体中国历史》涉及清初内容有“圣祖之经营内域”、“圣祖之经营域外”、“文字狱之繁兴”、“西域之平定”、“西南诸藩事略”、“教党海酋及回部之乱”等六节,清初经营主要讲述康雍乾三朝武功,内政措施集中在“文字狱之繁兴”一节中。书中叙述了三朝发生的文字狱,如明史之狱、南山集之狱、试题之狱、论史之狱、文评之狱、注经之狱、诗钞之狱等,特别提及清政府诛杀情况,如明史之狱:“《明史》为明朱国桢所著,庄廷鑨购得其遗书,窜入己名。补崇祯一朝事,直陈清事无所讳。归安知县吴之荣方罢官,冀以告讦谋起复,事闻,戮廷鑨尸,杀其弟廷钺,旧礼部侍郎李令哲曾作序,亦伏法,并及其四子。是狱株连共死七十余人,妇女并给边。”该书认为,康雍乾三帝为专制时代之雄主,钳制舆论,束缚士林,文字狱是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三帝特兴用以制服国民巩固帝业者。专制进化,盖于斯为极端。”(13) 清末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主要叙述清朝的“仁政”,没有对清朝的批评,也没有文字狱方面的内容。民初改编后,增加了文字狱内容,对清初内政的叙述也集中在文字狱方面,视之为清朝专制统治的手段而加以批判。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增订普通新历史》、《增订中国历史教科书》等改编本基本如此。(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