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直接而有效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是现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思想文化传播方式之一。自康有为1898年5月的保国会演讲以降,众多的政治家、革命家、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士都在不同的历史场合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演讲,留下了一部还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书写的中国现代演讲史。中国现代演讲史的一个辉煌篇章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的演讲。演讲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联系似乎是自不待言的,但其实一直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整理与研究。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段从学教授等指导的多名研究生进行了一些个案研究的努力,涉及胡适、老舍、鲁迅、郭沫若、林语堂等多位现代著名作家。除此而外,冰心也是一位值得关注的现代演讲大家,其女性作家的独特身份和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带给其演讲以别样的风采,值得学界关注。 仅以1947年为例,从日本回国参加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的冰心就先后在南京、北平等地数次应邀进行了关于日本观感的演讲,笔者翻阅到的有四次:①5月29日在青年团中央团部“对青年团员二千余人讲述日本观感”;①②6月17日晚在燕京大学临湖轩讲旅日生活并领导讨论日本问题;②③6月19日在北平女青年会作公开演讲;③④6月20日在母校贝满女中演讲。④至于1947年8月15日出版之《妇女》(第2卷第5期)刊发的《冰心女士谈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陆以真记录)一文,由于没有标明是哪一次演讲的记录,暂时还难以判断它是不是前面四次演讲的重复或综合。 这些演讲的记录与报道学界一直少有提及,直至在现代文学文献校读方面成果卓著的解志熙教授2009年在《补遗与复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辑校录》⑤中采撷了《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和《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两篇演讲录,并在随后的长篇论文《人与文的成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⑥以“两篇访谈:冰心的日本观感和对战后中日关系的思考”之专节就此问题进行了令人感佩的深入探讨。2012年,解教授又在大作《风云气壮菩萨心长——关于20世纪40年代的冰心佚诗及其他》⑦中继续辑校了《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与《日本观感》两篇讲辞。但如果我们继续爬梳和钩沉更多的材料,就可能在准确和全面方面有一些补充。今不揣浅陋,斗胆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发现简述如下,祈请解先生及大雅教正。 一、解教授辑录的四文之补正 解志熙教授辑录的《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与《日本观感》四篇冰心的演讲记录,不仅完整地辑校了全文,而且准确地著录了出处,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但是,如果我们与原刊核对,就会发现它们各自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今分别补正如次。 《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有六处:①标题《冰心女士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应为《冰心女士谈对于日本妇女的印象》,脱一“谈”字;②“但是她在家庭中依然没有任何权利”,原刊作“但是她在家庭中依然没有任何的权利”,脱一“的”字;③“男人的需要决定着女人的需要”,原刊作“男人的需要决定着女子的需要”,“子”误作“人”;④“因此妇女刊物的编辑也几乎全由男的来担任”,原刊作“因此妇女刊物的总编辑也几乎全由男的来担任”,脱一“总”字;⑤“自从麦可沃塞下令日本国会必须要有女议员之后”,原刊作“自从麦克沃塞下令日本国会必须要有女议员之后”,“克”改作“可”;⑥“日本对中国的欺侮是日本军阀所造的罪孽”,原刊作“日本对中国的欺侮是日本军阀所制造的罪孽”,脱一“制”字。这6处文本差异有的固然无关紧要,于意义几乎没有增损,但有的却是不容忽视,会带来明显的意义差别。比如“总编辑”的地位就比“编辑”高一些,范围也就要小一些,包含着普通编辑由女性担任的可能,而没有这个“总”字,就排除了这种可能。 《冰心女士讲旅日感想》与原文不一致之处有两处:①“在太台上她先申明所要谈的”,原刊作“在台上她先申明所要谈的”,衍一“太”字;②“生活困苦,衣冠褴褛,但秩序很好”,原刊作“生活困苦,衣冠大部褴褛,但秩序很好”,脱“大部”二字。这里对衍文“太”的失校,使得“太台”令人费解,不知究竟为何物;而“衣冠褴褛”与“衣冠大部褴褛”也有程度上的重要差别,影响着冰心语言表达的准确程度。 《冰心女士讲旅日生活与日本问题》与原文不一致之处有三处:①开篇的“下榻南大地七号”,原文为“下榻南大地五七号”,脱一“五”字;②第四段“日本人中,除亲美、亲英、亲法、亲苏派外”,原文“日本人中”后未断句,无逗号;③第五段“鼓励出口”后原文为顿号,而不是冒号,当然从文意看,应以冒号为佳。虽然标点差异可能显得无足轻重,而且是为了表达更加规范,但径为改正的做法,容易让人以为原文就是如此,也许还是可以考虑加上注释。虽然第一处很可能是“手民之误”,但不加补正就可能导致读者误以为冰心住的就是“南大地七号”。 《日本观感》与原刊不一致的地方计九处:①正文第三段首“第一先说日本的衣食住行”原文作“第一先说说日本的衣食住行”,脱一“说”字;②正文第三段中“连烧过的银行保险柜里也要住人”有注释云“原刊此处一字漫漶不清,疑似‘过’字,录以待考”,笔者手上的版本此处比较清楚,不是‘过’字,而是“剩”字;③正文第三段中“常常在有货的时候便要储藏起来”原文作“常常在有卖的时候便要储藏起来”,“货”字应为“卖”字;④正文第三段中“可以说人人都是衣衫褴褛”原文作“可以说人人都是衣衫褛褴”,“褛”在“褴”前;⑤正文第五段末“因此我是以一个文化人和他们见面”原文作“因此我是头一个文化人和他们见面”,“以”字应为“头”字;⑥正文第八段首“结婚这么多年来她和丈夫不曾谈过一句关于知识的话”原文作“结婚这么多年来她和她丈夫不曾谈过一句关于知识的语”,先是“丈夫”前脱一“她”字,继而虽然原文“语”字的确似应作“话”字,但还是以加注释为当;⑦正文第九段“我不能否认是曾憎恨过日本的”原文作“我不能否认是曾恨过日本的”,“恨”前衍一“憎”字;⑧正文第十段末尾“并不是恨日本人啊”后的感叹号原文作句号;⑨正文第十一段中“并无嘈杂喧攘的烦扰”原文作“并无嘈锵喧攘的烦扰”,“锵”字误作“杂”字。其中⑧的标点可能无伤大雅,但①③④⑤⑥⑦⑨的脱字、衍字、误字与字序错误还是应当力求避免,而②的漫漶不清是研究者面对旧报刊共有的无奈,自然是情有可原。当然,解老师在此文中录以待考的另外两处漫漶不清的字:“撞”和“三”,却是非常准确,显示了先生过人的推断力、学力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