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3)10-0138-06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3.10.029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文化教育下移,下层贵族、平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人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家群体渐次由上层贵族向士阶层转变,甚至家臣等下层人士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样式涉及诗、文等,如上博简《多薪》的“作者极有可能为战国时期楚地人”[1]。本文主要考证战国前期(公元前453-公元前370年)[2]楚国鲁阳文君、许行、屈宜臼和孟胜四位作家的族属、世系、事略及文学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国前期楚国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状况。 一、鲁阳氏族属、世系暨鲁阳文君事略考 关于楚鲁阳氏之族属,《左传·襄二十九年》:“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杜预《注》:“鲁县,今鲁阳也。”[3]《史记·楚世家》:“(肃王)十年,魏取我鲁阳。”《魏世家》同。《楚世家》张《正义》引唐李泰《括地志》:“汝州鲁县本汉鲁阳县也。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4]《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鲁县。”班固自注:“古鲁县,御龙氏所迁。”[5]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芈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谓粥熊……鲁阳氏、黑肱氏皆芈姓也。”[6]林宝《元和姓纂·十姥》:“鲁阳,妘姓国也,在鲁阳,为鲁所灭,子孙氏焉。”[7] 谨案:《潜夫论·志氏姓》“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偪阳。”[8]据《国语·周语中》:“昔鄢之亡也,由仲任。”[9]《古本竹书纪年》:“(帝喾高辛氏)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10]《左传·宣十五年》:“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灭潞。”[11]《左传·襄十年》:“五月庚寅,苟偃、士匄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12]可知鄢、会、路、偪阳分别为重任、帝高辛、晋荀林父、荀偃所灭。不知林宝“为鲁所灭”何据,故此取王符说。则楚鲁阳氏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鲁阳,即《左传·昭二十九年》之“鲁县”,亦即《史记·楚世家》《史记·魏世家》《汉书·地理志上》之“鲁阳”,亦即今河南省鲁山县,楚悼王十年(公元前392年)魏取之以为邑,楚惠王封鲁阳文子(鲁阳公)为采邑。 关于战国时期鲁阳氏之世系,《左传·哀十六年》:“秋七月,(白公)杀子西、子期于朝……使宽为司马。”杜预《注》:“(宽)子期之子。”[13]《韩非子·难言篇》:“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14]孙诒让《墨子间诂》引汉贾逵《国语注》:“鲁阳文子,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鲁阳公即此人,其地在鲁山之阳。”[15]《淮南子-览冥训》高《注》:“鲁阳,楚之县公……《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曰鲁阳公。今南阳鲁阳是也。”[16]《国语·楚语下》韦《注》:“文子,平王之孙,司马子期子鲁阳公也。”[17]李锴《尚史》卷五十九:“结子二:平、宽。结死,宽代为司马……结又有子曰鲁阳文子。”[18]则战国时期鲁阳氏世系为:楚平王(熊居)→公子结(司马子期)→公孙平、公孙宽、鲁阳文君…… 关于鲁阳文君其人,《墨子·耕柱篇》:“墨子谓鲁阳文君曰:‘大国之攻小国……。’……鲁阳文君曰:‘是犹彼也,实有窃疾也。’”[19]《国语·楚语下》:“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20]《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21]《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昷(明)
(岁)……
(鲁)昜公
(师)以
这(交)晋人。”[22] 谨案:《曾侯乙墓》载有鲁阳公为曾侯乙丧赠车事。此鲁阳公即鲁阳文君,与墨子同时。则鲁阳文君(公元前440-公元前391年在世),即《国语·楚语下》之“鲁阳文子”,亦即《淮南子·览冥训》之“鲁阳公”,亦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之“
昜公”,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顼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周文王师鬻熊,楚平王熊居之孙,公子结(司马子期)之子,公孙平、公孙宽之弟,因封地在鲁阳而得氏。其熟知典籍,善于辞令,多次与墨子进行辩论,为战国前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贵族文士,传世有《失士论》《助天诛郑论》诸文。 二、许氏族属、世系暨许行事略考 关于楚许氏之族属与战国时期之世系,林宝《元和姓纂·八语》:“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晋有许偃,楚有许伯,郑有许瑕。”[23]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八语》同。凌迪知《万姓统谱·周列国诸侯》:“许,姜姓,其先出自尧四岳伯夷之后……春秋国小近郑,郑灭之,以其国为俘邑,后附楚,楚迁之于城父,又迁于白羽,又迁于叶。”[24]《万姓统谱·六语》:“许……炎帝之后,姜姓,成王封裔孙太叔于许,以国为氏,又望出汝南。”[25]则楚许氏为炎帝裔孙伯夷之裔,出于周武王裔孙文叔,姜姓,以国为氏,战国时期世系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