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2013)04-0094-04 一、日本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萌芽阶段 日本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起源于明治时期。明治政府确立了“文明开化”的国策,同时也奠定了“求知识于世界”的政纲。闭关锁国200余年的日本,从此打开通向西方的一扇大门。日本政府深刻意识到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种理念大大加速了日本向现代化强国的转变过程,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移植西方先进的知识、技术以及教育制度,大量聘用西方专家,派出留学人员。 (二)发展阶段 “二战”让日本经济陷入崩溃,但它却能在短短十余年便迅速崛起,除了特殊的国际环境和美国的支持外,一以贯之的教育制度、教育立国的理念,加上未遭受重创的教育基础和人才资源,都是促成它经济腾飞的重要条件。 这一时期的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所有的人无论家境如何,都有免费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国家是教育经费的主要负担者。另一方面,对于高等教育,日本采取国立(行政法人)、公立(地方政府设立)、私立(学校法人)、其他(株式会社)四种模式并存的结构,并且私立大学逐渐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政府为支持私立大学发展,专门制定了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法律,从私立大学的成立、运营、财政支持和监督等方面实行系统化管理。 (三)改革阶段 20世纪7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主要表现为重构高等教育体系和改善入学考试模式,其宗旨是为了达到规模与质量的统一。以此为开端,日本既有以筑波大学为代表的多所研究性大学,也有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的众多专修学校(包括短期大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使国民享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举措。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高等教育的注册人数就从67万人增加到了225万人,毛入学率从12.9%上升到24.6%”。[1]而在招生考试环节,日本采取了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这是由扩充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的有效手段。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遇到了诸多问题。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促使日本唯有不断迎合国际需求,以巩固自身地位。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型国家来说,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知识交流和共享信息则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开始在日本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 同一时期,日本提出并开始实践“科技立国”的国策,这是教育强国理念的延伸。国土资源的匮乏与工业经济时代的需求,迫使日本认识到知识重构比传播更为重要,而高等教育体系作为知识发散的主要载体和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承担重要的社会功能,即以创新型知识为中心的科学技术经济化。为此,日本采取了“官—学—产”一体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即由政府主导,致力于推动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以产业财力资源为辅力迅速提升教育质量,以教育的研究成果促进产业发展。这样,高等教育直接推动了科技进步,增加了社会经济活力,并在与产业界的合作中受益。 “科技立国”稳固了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系统地建立了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结构。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技术为先的日本感受到来自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压力,家庭计算机、软件、半导体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日本错失了一次信息革命的先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经历了短期的阵痛之后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新口号,其立足点依然为“科技”,发展点则由“技术”变为“创新”。 日本为了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大大提高对研发和教育的投资比重。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1996年度日本研究与开发投资比1995年增加了3.4%,达到15万亿日元,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3%。”[2]可以说,“科技创新立国”是“科技立国”理念的升华。在工业经济时代,“科技立国”奠定了日本的一流地位,而“科技创新立国”则大大提升了日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竞争力。 (四)黄金阶段 21世纪初,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TOP30计划”和以建设区域性“卓越研究基地”为宗旨的“COE计划”,二者的评估皆以科研竞争力为标准。依据该标准,“2009年,日本有43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600名,其中有7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00名。除此之外,日本大学也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别名列世界第2名和第8名,另有7所大学进入化学学科与材料学科的世界前30名”。[3] 纵观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日本将教育始终放在关系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如果说日本的经济奇迹是科技影响生产力的结果,那么完善且富于创新的高等教育制度则是其当之无愧的催化剂。 二、日本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支持,导向明确 在确立了教育强国的核心理念后,日本首先以法律形式确保了它的执行力度。百余年来,依法治教一直是日本教育界的圭臬,一系列因时度势的教育法规持续出台并得以实施,主要有:《日本国宪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学位规则》、《大学院基准》、《大学院设置基准》、《私立学校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短期大学设置基准》、《广播大学学园法》、《科学技术基本法》和《国立大学法人法》等。[4]相关法律的健全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三化”目标的达成,提升了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打通了日本大学与世界尖端科研学府互通和共享的渠道,培养了大批创新型实用人才,促进了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