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和产业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大学和产业合作层次较低、动力不足、效益不高,科学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适应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亟须针对问题找准原因、提出对策,建立利益合作机制,促进大学和产业的合作,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适应并引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发展。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三重螺旋理论、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及跨组织合作理论对大学和产业合作创新的原理做出了解释,并对大学和产业合作的战略选择和制度安排做出了形式各异但宗旨一致的分析,本文结合理论工具和我国的现实条件,力图通过政策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融合,提出促进大学和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调整和创新高等教育宏观政策,推进协同创新。 一、大学和产业合作的本质探寻和制度比较 (一)大学和产业合作的本质探寻 协同创新中,大学和产业合作关系的本质是构建大学与产业知识和技术生产、创造和流动的网络。如何提高知识和技术的可达性,使得知识和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提高知识和技术接收的有效性及转移绩效,是大学和产业合作的宗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三重螺旋理论、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及跨组织合作理论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了大学和产业合作关系的实质,不同程度地隐含了对合作中知识和技术流动本源性解释的理论认同,说明大学和产业合作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知识与创新技术,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在于知识和技术能否在大学和产业之间进行有效的流动,实现知识和技术在不同组织间的交融。知识和技术流动的行为贯穿于大学和产业合作的全过程,根据整个过程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顶层政策设计,是大学和产业合作战略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关键。 大学和产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流动为促进技术创新创造了条件,而技术创新又促进了学术研究,进而提高学术创新的水平。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合作。使彼此之间不断累积自身的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创新、不断扩大效益的循环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通过避免轻视实用性的研究、增进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申请专利权和签订研究合作协议、组建技术转移公司或技术创新企业等方法,加强其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程度。[1]大学不但是新知识和技术的发源地,还是全球知识和技术流动的关键环节,更是地方知识和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的中心,是连接知识和技术网络的最重要节点,借助于学术创新、技术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大学知识和技术转移可以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种形式,垂直式知识和技术转移发生在大学和当地企业之间,由于大学和地方企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发生溢出;水平式知识和技术转移发生在地区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在人员交流、信息共享中实现知识和技术的溢出。 大学和产业基于各自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显示出不同的系统特性,在社会活动系统中分属不同的子系统,彼此的分工相对明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壁垒阻碍了创新和发展,大学和产业掌控和拥有自身创新和发展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术资源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其合作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产业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物质的再生产,同时也从事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人才的再生产;大学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智力的再生产,同时也从事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活动,从而实现技术的再生产和物质的再生产,彼此之间交叉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的综合系统,产业是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工艺完善、人才成长的综合系统,大学以传承和创新知识为主,产业以传承和创新技术为主,同时都承担着知识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锻炼、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和发展。 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合作,使得大学的科研成果通过企业运作得以产业化,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创新性的技术和服务方式,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为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在产业化、商业化过程中进行检验,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效果和问题,为大学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成为大学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基于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大学为产业培养适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等,将知识和技术融合为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才能,进而转化为企业本身的智力资源,实现技术的创新,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企业,其效率远高于模仿企业,协同创新企业比模仿企业的技术效率高10个百分点,协同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期企业提升效率和增强竞争力的最佳产品创新模式。[2] (二)大学和产业合作的制度比较 美国共有4 00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200多所是研究型大学,联邦政府研究机构800多所,除少数比较专注理论研究之外,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机构都不同程度地从事应用研究,与企业保持着紧密联系,大学和产业合作的范围较广、程度较深。多数政府通过政策,要求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寻找非政府的资金来源,并从事各种创业活动,许多高校已经切实有效地实现资金来源、研究基地的多样化。[3]战略和制度层面,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主要通过在大学周围建立科技工业园区,例如硅谷等;以企业为主,大学和产业开展合作研究;政府支持大学和产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大学、产业建立产学研联盟或技术战略联盟等方式,促进大学和产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