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5-0105-06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高等院校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由此产生了多种世界大学排行榜。目前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大学排名版本有上海交通大学版、武汉大学版、泰晤士报版、英国QS公司版、荷兰莱顿大学版等[1]。本文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报告(2013—2014)》的排名及得分结果[2],对中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300名的14所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在世界大学中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这对于我们清楚认识国内大学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从而提高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评价的研究方法 (一)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大学为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1 738所大学。对于《世界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排行榜》而言,ESI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等因素设置了22个学科,评价时将大学和科研机构按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只有排在前1%的学科方可进入ESI学科排行。2013年共2 90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入ESI学科排行榜,包括1 738所大学和1 162所科研机构。 本次评价中,有关论文指标的数据是来自ESI数据库中2003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时段的数据,有关专利的数据则是美国德温特(DII)数据库2008—2012近5年的数据。需要解释的是:(1)高被引论文:ESI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2)热门论文:某学科领域发表在最近两年间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在0.1%以内的论文。(3)高被引论文占有率:高被引论文总数与总被引频次的比值。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评价任务的基石,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竞争力,因此要突出科研能力的指标,如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等,据此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2所示。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网络影响力和二级指标国内外网络排名为2012年世界大学新增的评价指标;学科评价则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需要说明的是,专利的申请有学科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只在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设置了专利指标,因此这三个学科在指标权重上会与其他学科不同。
(三)世界大学与学科的层次界定 在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将1 738所大学中的前600名定义为世界高水平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又分为三个层次: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301—600名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其中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合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另外,世界前17名大学是指1 738所大学中排名前1%的高校。 由于每个学科参评科研机构个数的不同,因此我们将某学科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视为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前1%(含1%)的科研机构的学科为世界顶尖学科;1%~5%(含5%)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5%~10%(含10%)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国家地区排名分析 本次的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评价以所有大学作为统计样本,得出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科研竞争力方面,美国牢牢占据了榜首位置,几乎各个指标的得分都位居首位,显示了绝对领先的科研水平,其他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是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中国内地、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荷兰。中国内地位于第5位,中国台湾列第13位,中国香港列第26位。与2012年排名结果相比,中国内地的科研竞争力总排名再次上升。 在上榜大学中,美国有334所,日本有149所,中国内地有140所,位居第三,英国有112所,德国有80所,法国和意大利各有66所。上述7个国家所进入ESI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大学数目约占总数的55%,说明世界上比较优秀的大学都集中分布在少数国家,特别是美、日、中、英四国在进入ESI科研效力排行榜大学总数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2012年中国内地进入的大学数目为110所,约占总数的7%,说明中国内地进入的大学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各个具体指标来看,中国内地大学的发表论文得分和专利得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论文被引得分、高被引论文得分、高被引占有率得分和热门论文得分依然相对偏低。说明中国大学的科研生产力和科研影响力发展不均衡,科研生产力迅速提高,但科研影响力的进步不是特别显著。因此,中国大学未来努力的重点和方向是在保持科研产出数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偏重于质量,以求得科研生产力和科研影响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