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3)11-0016-09 理想类型是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之一。依据马克斯·韦伯的观点,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为了理解社会现象而不导致某种单一形式的决定论,就有必要构建某些社会概念框架,这就是“理想类型”。韦伯指出:“一种理想类型是通过片面突出一个或更多的观点,通过综合许多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和偶尔又不存在的个别具体现象而形成的,这些现象根据那些被片面强调的观点而被整理到统一的分析结构中。”[1]所以“理想类型”是一种纯净的“概念体”,它不是“理想的”,却是“现实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所以“理想类型”的功能主要是启发与说明,它有助于学者通过模式的确定,达到理解和阐释事物本质的目的。[2]借助这一分析范式,我们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归类为罗马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东亚儒家模式三种理想类型,以下依次分析其主要特征及形成因素。 一、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 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国家控制大学,大学推崇专业教育。它起源于中世纪,植根于意大利原始形态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基础之上,经历英国双轨制大学、法国巴黎理工体制、威斯康辛思想、苏系分科化制度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等过程,历经数千年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的代表性国家有意大利、瑞典、法国、德国、俄罗斯(前苏联)等。 1.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母体是1088年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Alma Mater Studiorum),也被称为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最初创立只有两个专业:法律和医学,职能是培养律师和医生,为当地日益发达的海运所带来的经济纠纷以及市民的健康服务。所以他们应当是最早的专业教育,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职业教育。事实上,专业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综合性的学术教育、单科性的专业教育和应用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正是社会需求对专业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专业教育中的“专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专门的学业,一是专门的职业。专门学业的教育,源于学科的高度分化;专门职业的教育,源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前者的合法性基础是高深学问,后者的合法性基础是社会需求。[3]在今天的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单科性的专业大学与综合性多科大学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当然,与早期大学教育的传统思想不同,专业教育既可以是职业性的,也可以是学术性的。 专业教育在博洛尼亚大学萌芽后,由于它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的混合特征,迅速被其他地方所效仿。当然,职业性是它最主要的特性。其直接后果就是后世大学中文学院命运的变化。因为文学院的非职业和基础性特征,14世纪左右,一些大学的文学院被分出作为基础学院,原先的文法医神四科组成的大学变为神法医三科的专业性大学,比如当时的巴黎大学和后来英国的牛桥学院。另一方面,从15世纪开始,在法国,文学部开始脱离大学,成为中等教育层次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为学生进入大学开设的预备科目。大学则完全由医学、法学和神学等专业学部构成,主要实施专业教育,培养医师、律师、教师、教会人员和国家官员等专业人才[4]。到了18世纪后期,文学部重新回归大学并转化为哲学院,实施专业教育。而英国的文学院在此期间却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的核心学院。恰恰是文学院命运的变化表征着欧洲不同的高等教育模式——罗马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从历史文化的脉络看,脱胎于博洛尼亚大学的专业教育,在一千年的历史中影响了法国、德国,甚至可以夸张地说,它影响了除英国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当然,影响所到之处也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兴旺与发达。 16世纪后,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就是推动了欧洲科学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法德两国。在德国,政治和知识精英们进一步认为,科学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各门科学知识都将无一例外地得到教授。正如17世纪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所宣称的,德国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偏好:“处理现实的学问几乎无一例外地肇始于德国。”[5]一百年后,这种教育理念传入法国。在它的引导下,18世纪中期,德国、法国、俄罗斯等相继创立了第一批实科学校。在法国,新兴资产阶级政府从国家需要出发,依据不同学科门类设立专门学院,其中1794年11月28日创建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意义重大。这所大学的创办不仅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专业性大学的模式,而且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巴黎综合理工的筹建报告着重强调了两点意见:“其一,这所学校首先是为共和国培养有教养的军官和有能力的工程师;其二,因为这样的军官和工程师必须具有各种技术通用的理论知识,所以这所学校应‘同时复苏精密科学研究’,使它的学生有能力从事‘不计利益’的学术研究。”[6]从此,按专业实施教育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专业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与此同时,矿业学院、路桥学院、造船学院、师范学院、炮兵学院等一大片专业学院应运而生。而在德国,1694年建立的哈雷大学推崇理性主义哲学思想,摈弃传统的经院哲学,提出大学应当由单纯的传授和保存知识的场所变为传授、保存和探究知识的场所。1810年,专业教育在柏林大学建立后走向了纯粹的学术型模式。如果说中世纪大学早期是一个职业教育者的团体,文艺复兴后的中世纪大学是一个人文学者的团体,那么洪堡之后的近代大学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共同体。自此,发端于博洛尼亚大学以职业为特征的专业教育发展成为以学术为特征的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