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10-0130-06 当代文化的图像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影视、网络、大众传播成为当代文化的新形式,这些文化新形式与图像文化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了解图像文化的社会基础对于这些问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图像文化 在中国,“图像”作为文化来诠释早已有之,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可见仓颉作书首先在取象造字,唯这象形是通天地鬼神的。《说文解字》解释说:“图,画计难也,从口从啚,啚难意也”,“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读若养”①。在古代“象”就是形状、样子,“图和象”总是与“形”联系在一起的。《说文解字注》解释:“形,象也。各本作象形也。象当作像,谓像似可见者也。人部曰:像,似也。像也。形容谓之形,因而形容之亦谓之形。六书二曰像形者谓形其形也,四曰形声者谓形其声之形也。”②六书是指中国古人创造汉字的六种方法。现在被肯定的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而象形是最主要的方法。象形要求汉字所指称的事物按形象描绘出来,让人觉得“像似”。“形声者谓形其声之形也”,这是要求形声字把字的声音转化为视觉形象描绘出来,即听觉视觉化。大部分形声字则采取了易认易读的字来作声符,其声之形实际指发音相同的作用偏旁的文字之形,如江、河、湖、海等。 关于“形”与“像”,《易经·系辞上》解释:“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③。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为之象,山、川、土、石、鸟、兽、草、木为之形,它们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但它们都是可见之形。抽象于形体之上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意义,把抽象的本质、规律、意义具体下来就成为各行各业层面的人们所需要的器具制度和道理,把这些器具、制度和道理加以变化(剪裁),然后推演、实行,就可以克服形形色色的困难,清除各种障碍,使事业为之通达。可见在中国古代“图像”从来都是与语言、文字、意义、器物、制度等文化形式联系在一起的。 “图像”从现代意义给予规定应包括影像和图画。影像(包括视像)是现代摄影、摄像、数码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事物直接经过物理、化学、数字处理而形成的。图画则是手工或机械、电脑绘制的事物的摹体,并不是由事物直接作用形成。影像在“图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影像的产生才形成了“图像文化”。“图像文化”也是一种“视觉文化”。我们知道,在古代与语言范式并行不悖的还有大量的非影像图画,当时为什么没有形成“图像文化”呢?原因在于当时尚未产生“视觉转向”,没有形成“视觉性”,即“看的方式”尚未形成。所谓的“视觉性”,它关注的不是“看的对象”,而是“看的行为”以及构成这一“看的行为”的社会结构、社会体制和控制、权力、符号、价值、文化等整个体系。只有电影诞生之后人类才出现了“图像文化”,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视觉文化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特别是影像因素、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④。 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电影思维(图像思维)是人类最完善的一种形象思维,最符合人类艺术活动的逼真性和时空自由跳动的假定性。首先,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文学形象只能出现在读者的想象中,因而它是朦胧的、模糊的,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而影视形象没有符号作为中介,它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是具有具体形象的空间显现。影像将图像作为“能指”或者参照物,而“所指”通常是一幅幅视觉作品,人们看到的通常不只代表这幅画本身,画面具有其多种意义的指向。其次,语言文化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认知方式的文化,由于语言的区分和建构功能,语言文化在力图接近原始真实的同时,也通过语言的建构面不可避免地偏离和遮盖了原始真实,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永远不能满足人类对原始真实再现的冲动,而图像正好满足了人类这种冲动。从理论上讲,人类可以创造出另一个与真实世界一模一样的世界,这就是图像世界。因此,图像世界可以看作是回复原始世界真实性的一种努力,是一种对语言世界的纠偏。 图像之所以愈来愈重要,在于它是人类符号系统的一种主要形式,“符号系统的原理,由于其普遍性、有效性和全面适用性,成了打开特殊的人类世界——人类文化世界大门的开门秘诀!一旦人类掌握了这个秘诀,进一步的发展就有了保证”⑤。“没有符号系统,人的生活就一定会像柏拉图著名比喻中那洞穴中的囚徒,人的生活就会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个理想世界,是由宗教、艺术、哲学、科学从各个不同方面为他开放的。”⑥所以,从哲学的角度看“图像”,它不是简单的图画、图形和视觉形象,它是与人类共在的“存在者”,它是“语言”的始祖,并与语言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它就是人类的文化。 图像文化是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模式的一个命名,说得简单直白一点,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文化运作方式与文化生活形态主要是由图像的呈示与观看来构成。这是与一个世纪以来图像符号与图像信息在我们文化生活中大密集度地涌现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图像现象分为两大部分:一为视像部分,即包括摄影、摄像、电影、电视、三维制作以及由真实影像所拍摄而成的种种广告等等;一为图画部分,即由人绘制的各种图像,主要包括漫画、动漫、卡通制品、电子游戏等等,它们包围着我们,并构成了当今图像文化统治。 二、消费社会 在当代,消费促使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它影响了社会生产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它已成为一种社会存在——消费社会。图像消费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它在消费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所消费的已经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转为一种符号价值,一种身份的自我肯定,商品的消费也成为一种符号的吸收过程。在消费社会中,图像的使用成为最大的消费对象,同时图像文化也正是借助消费社会使自己得以传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