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世界形势发展和变化影响的角度看,国际关系主要是大国关系,过去如此,现在世界主要热点波黑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的背后仍然是大国之间的争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如何避免世界性战争的悲剧重演。191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率先开设了国际关系理论的讲座和课程。193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E·卡尔发表的《20年危机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从分析1919年到1939年期间的战争危机出发,在批判当时占优势地位的理想主义基础上,提出了现实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道义是相对的,它是权力的产物;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表现为强权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投入人力和物力最多、伤亡和经济损失最重的一次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80%的人口卷入战争,直接应征入伍者达1.1亿人,交战双方共生产和动用飞机69.7万架,坦克28.2万辆,大炮252.7万门和数以亿万计的各种轻型武器。在欧洲战场,战争造成5000余万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亿美元,数以十万计的城市和村庄被夷为平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伤亡军民达3500万,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万,被日本劫掠的华北劳工和家属达920万,其中4万多人被劫往日本。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自称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步步走向衰落。但是,老谋深算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却推动美国承担起同苏联对抗的“领导使命”。1946年3月5日,邱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中,诬蔑二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为警察统治下的“铁幕”,极力鼓吹西方国家要在各个领域通力合作来“遏制共产主义”。邱吉尔的演说揭开了二战后“冷战”的序幕。同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凯南从莫斯科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1947年7月凯南又以X笔名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这篇文章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六次演讲稿汇集为1951年出版的《美国的外交:1900-1950》一书,为美国实施遏制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凯南认为,对西方来说,苏联是敌手而不是伙伴,美国对苏联应采取“一种长期的、耐心的,但强硬的、警惕的遏制政策”。要实行“遏制”,就必须具有“反击力量”,还需有一个先决条件:冷战,即美国要拒绝谈判式的和解,使美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约翰·加迪斯在《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价》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美国不仅在冷战时期实行遏制政策,甚至在出现多极缓和的变化后实质上仍是遏制。美国政府接受并实施了这些理论、战略,各国人民渴望的太平盛世没有出现,二战期间的主要盟国变成主要对手,热战变为冷战。 美苏冷战使双方付出了巨大代价。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2(1948年为53.4%),出口贸易占1/3(1947年为32.4%),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3/4(1949年为73.4%),没有第二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同美国相比。时隔20年,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无可奈何地承认美国实力地位已今非昔比。尼克松说:“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美国、日本、西欧、苏联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说:“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但是,美国并没有因此停止同苏联的对抗,特别是80年代美苏军备竞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提供的数字,自1945年7月16日美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以来,美国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已耗资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半个世界以来美国国防开支总额的1/4至1/3。一项调查报告说,实际耗资可能还要高1万亿美元。 二战后,苏联经济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迅速缩小,按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曾达到世界第二位,在科技某些领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总体经济实力还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苏联同美国展开了大规模军备竞赛和对抗。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1990年7月在苏共28大会议上透露,过去苏联每年把预算的1/4用于军费开支,在过去20年里,苏联为了同西方对抗,花费7000亿卢布,在远东为同中国对抗而增加的军备设施达2000亿卢布,用于阿富汗战争约600亿卢布。而在世界性产业结构改革和新兴科技革命的竞争中,苏联却没有适时进行体制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更没有重视科技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转化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缺乏后劲。这两个因素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和苏联彼此夸大对方的威胁和过度反应,特别是进行空前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对抗,拖垮了苏联,削弱了美国。中国主要由于搞“文化大革命”、深挖洞和搞“大三线”等国内政策上的失误,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实力地位的增强。日本和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但是,日本和联邦德国抓住机遇,集中人力和财力恢复和重振经济。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结仅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8%,195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40亿美元,为美国的6%和联邦德国的5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第34位。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在西方世界中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1868-1968年这100年期间,日本走完了欧美国家大约150年所走过的路程,这个缩短差距的追赶过程主要是在二战后短期内完成的。到90年代初,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在西方大国中跃居首位,联邦德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