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半个世纪了。这次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也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50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格局经历了从雅尔塔体制确立到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解体的全过程。今天,我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正在发展着的多极化趋向,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谨以此文作为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 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世界格局是指由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 世界格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战后美苏两霸主宰世界政治秩序的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产物。首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冲垮了历经三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传统格局,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二,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美国,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战争末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德黑兰会议,1945年又相继召开了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以战时军事分界线划分了势力范围,规划了战后世界秩序的蓝图。这种建立在雅尔塔等会议基础上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史称雅尔塔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为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三,大战结束后,德、日、意法西斯遭到彻底失败,作为美苏的共同敌人已经消失,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昔日的盟友变为对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越战越强的苏联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尤其是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南、阿、匈、捷、保、波、罗、越等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一个社会主义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因而引起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以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美苏两强的冷战。美苏冷战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变为现实。 两极格局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大战末期的雅尔塔体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方面:1、以战时对德作战的军事分界线划分了美苏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德国被一分为二,德国的西部及西欧属于美国势力范围,德国东部及东欧属于苏联势力范围。2、划分了美苏在亚洲的势力范围,亲美的蒋介石统治下的中国属于美国势力范围,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北部、独立后的蒙古均属于苏联势力范围。3、建立国际组织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确立了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美苏英法中5大国为常任理事国。二是战后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对峙的形成过程,其主要表现是美苏两强对抗,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中间地带。 大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体系遭到空前的削弱,战前在国际舞台上争霸的资本主义列强英、法、德、日、意5国,均已今不如昔。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以发动战争而开始,以彻底覆灭而结束,先后沦为战败国,被排除出国际政治舞台大国行列。英、法虽属于战胜国,其实力受到严重削弱,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英法在海外的殖民统治已濒临崩溃,影响大为衰落。唯有美国受战争破坏最小,获利最大。战争中,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在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同时也刺激了本国工业生产,到战争结束时,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战后初期,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军事实力也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已独家垄断了原子弹。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地位,为美国遏制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冷战政策出台。这是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为目标的全球战略。继杜鲁门主义之后,美国又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名为复兴欧洲,实则以经济手段为美国铺平控制西欧的道路,它是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1949年1月,杜鲁门政府提出了“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计划”,把视线指向亚非拉广大中间地带,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同年4月,美国和加拿大、西欧等12国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现了美国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和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这样,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形成了,成为两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苏联作为两极格局中的另一极,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经过6年战火的考验,军事实力大为增强,1945年苏军人数已达1100万,军事工业大为发展。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战前与苏建交的国家26个,1945年底已增至64个。战争后期,为追击德、日法西斯,苏军越出了国境,成为雄踞欧亚大陆的政治军事大国。战后初期,苏联在对外战略上以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基本目标。针对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遏制战略,苏联先将东欧作为重点。东欧是苏联战略防御体系上至关重要的“安全带”,同时也被看作苏联的势力范围,防止其他大国势力进入这一地区。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共联合欧洲8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于1947年9月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宣告世界已分裂为两大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的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开始。在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之后,苏联与保、罗、波、捷、匈等6国于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使两大阵营的对抗扩展到经济领域。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和1950年2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1955年5月,苏联针对美国极力主张重新武装西德,并将西德拉入“北约”的行动,与东欧7国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建立使两大阵营的对峙具有明显的军事对抗性质,强化了美苏冷战格局。至此,以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