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大选经过半年的激烈角逐,终以戴派的保卫共和联盟候选人、巴黎市长希拉克击败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夺得爱丽舍宫的桂冠而结束。希拉克成为法国第五共和国的第七任总统,他将执政到2002年的下届总统大选,成为跨世纪的总统。他的上台标志着长达14年之久的密特朗时代的结束,戴派在卧薪尝胆21年之后重新执政。此次大选暴露的问题以及希拉克的当选将对今后法国内政外交产生什么影响,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总统大选时的背景 这届总统选举是在法国面临深刻的经济社会危机背景下进行的。密特朗时代虽告结束,然而密特郎时代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给法国遗留下了一连串难题。尽管两年前右翼政府的改革措施扭转了经济滑坡,但问题仍旧成堆、积重难返。法国失业人数由1981年的190万上升到1994年的330万,25岁以下的年青失业者达85万,领取最低工资收入的人数(单身每月2357法郎,抚养一个孩子2658法郎)由1981年的42.2万上升到1994年的94万。1994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达4420亿法郎,超过今年初估计的5.7%。①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4%。1994年社会保险赤字590亿法郎,其中医疗保险赤字350亿法郎。法国经济状况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劳工市场形势恶化给社会保险体系带来沉重负担,巨额财政赤字严重地制约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竞争力,导致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由于就业和财政形势恶化,贫困现象增多,社会矛盾突出。 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的《悲惨的世界》出版后在法国上下引起震荡,全书笼罩着“社会崩溃”的气氛,“整个法国社会特别是中产阶级,如工人和年青人处于不稳定状态”。②据统计,目前法国68%的国家财富控制在20%的法国人手中,5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万人住房简陋,40-50万人长期无家可归。1994-1995年冬季,“爱心食堂”发放了5000万份“爱心餐”,比前一个冬季增加了1400万份。年初以来,各类游行示威活动此起彼伏。4月8日上万名失业者、被排斥者和无家可归者首次联合起来,走上法国各大城市街头,提出了“争取权力和平等,反对排斥和漠视”的口号。工会组织要求在总统选举后举行“社会选举”,即动员社会就解决失业、消除排斥现象,增加工资,提高最低贫困线等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 二、大选暴露的几个问题 右派获胜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但是,就在这意料中却出现了一些难以捉摸的现象。首先,今年总统大选极富戏剧性,冷门迭爆。先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德洛尔拒绝出任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引发了“德洛尔地震”。接着是右派内部分裂,总理巴拉迪尔与希拉克分庭抗礼,民意测验中巴拉迪尔遥遥领先。2月中旬希拉克宣布竞选纲领后,形势突变,在民意测验中扶摇直上。而巴拉迪尔“行船偏遇顶头风”,电话窃听丑闻、法美间谍案和经济丑闻接踵而来,声望大跌。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社会党的“黑马”若斯潘和极右组织国民阵线的候选人勒庞爆出大冷门:若斯潘以23.6%的选票超过呼声最高的希拉克,率先进入第二轮选举;勒庞获15.1%的选票,创下他历次选举的最好成绩。若斯潘在第二轮中仅以4个百分点败北。其次,这次大选还创下一系列选举纪录。第一轮选举中的弃权票高达21.6%,第二轮高达20%;白票多:第一轮选举中白票为2.83%,第二轮为5.97%;选民没有参加登记的人数最多,为7%,1981年和1988年分别为3.5%和5.5%。第一轮中弃权票、白票以及没有登记的加起来共约30%,这是自1965年实行总统直接选举以来最高的一次。另外第一轮选举中投向“外围力量”,即小党候选人的票数创历史纪录。传统左翼候选人若斯潘、和右翼候选人巴拉迪尔和希拉克共得60%的选票,而几个小党候选人,极左“工人斗争”的拉吉耶、极左绿党的沃依内、左派法共的于埃、极右的“法兰西运动”的德维利埃、极右国民阵线的勒庞和极右的独立候选人舍米纳德共获38%的选票。 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选民力求变革,极端势力抬头。选民千方百计问医,寄希望于“变革”。但他们对传统政党轮流执政失去信心,因而极端势力得票率激增。法国社会今后将不会平静。 第二,传统的两派势力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社会党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一败涂地。希拉克从政多年,政绩不凡,经验丰富,早在两年前就为竞选总统做了精心策划,然而在首轮中却落后于若斯潘。第二轮中虽得到巴拉迪尔派的支持,但希拉克也只是险胜。相反,若斯潘在社会党中并非声名显赫的人物,在社会党危难之际以“革新派”面目挺身而出,博得党内外人士的好感和支持,使社会党得以重整旗鼓,一度对希拉克构成威胁。 第三,从长远看,法国未来可能出现左、右、极右派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即以社会党为主的左派(约占30%)、以法兰西民主联盟和保卫共和联盟为主的右派(约占40%)和以国民阵线为主的极右派(约占20%)。极右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集团,其“法国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主义思想受到中下层人士的欢迎。国民阵线在东部、北部、中部和地中海沿岸等七个省和十个地区成为第一大党。有人预测在6月份举行的市镇选举中,在34个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不包括巴黎)中,国民阵线将在28个城市获得10%以上的选票。目前极右派在法国政局中扮演着“仲裁者”的角色,对政府和左派都构成威胁和挑战。 三、法国今后的政策走向 希拉克入主爱丽舍宫后,法国的内政外交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本文将根据希拉克发表的言论对他的政府的政策走向做一估计。 (1)经济走向自由主义 希拉克在新近出版的《为了全民的法国》一书中惊叹道:“人们失去了信心,我们的社会处于紧急状态”③。他一当选便立即宣布“反失业、反排斥”是其执政的当务之急,重点中的重点。 希拉克主张进行大力度的经济、社会变革,他提出5个目标:使每个法国人重新获得社会地位和机遇;调动民族有生力量,努力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真正的团结;让法国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保持共和国的秩序。 希拉克经济改革的目标是以经济手段而非社会手段解决失业问题。他把改革重点放在税制方面,提出“税多杀税”,主张降低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削减赤字,维护社会保障体系。舆论认为,希拉克的“税率越高税收越少”的理论源于美国自由派经济学家Arthur·拉弗的“供应学说”:税率愈高,税收反而愈减少。因此政府应该减税,以刺激个人储蓄、企业投资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库收入,由此获得的税收足以抵销削减的巨额税款。为此,希拉克要求减轻工资税以降低成本,鼓励企业招收更多的工人。减少强制性提款,向中小企业投资者制定优惠税收政策。减轻房产转移税。减轻企业转让和继承的税务负担,扩大企业征税资产的减免税范围,修改职业税的征税基础以及改革入息税、农业税。但希拉克倾向提高增值税和普及社会福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