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部长理事会去年12月作出欧盟对亚洲新战略之后,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又公布了扩大对华关系新政策。这两项重要文件符合欧洲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和平和发展的主流。 合作正在日益加强 近些年来,人们经常议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问题。这里的“区域”,主要是指西欧(欧盟为主体)、北美(以美国为主)和东亚(包括日本)。在这三者之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欧美之间、亚美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渠道是相当粗壮的,唯独欧亚之间的关系相对显得单薄。这对欧亚都是不利的。要知道,西欧、北美和东亚大约各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西欧和东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合计超过50%。 所幸的是,十几年来,欧亚之间的联系渠道已经比过去变得粗壮一些了。远东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在欧盟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7.1%升至1992年的12.5%;在欧盟进口中的相应份额则为6.9%和15.7%。我国同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似乎更快一些;在欧盟从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进口中,中国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0.7%增到1992年的8.4%;在出口中,则分别为0.6%和3.4%。就国别而言,情形大致也是如此。从1990年到1994年,中德贸易额翻了一番多,从117亿马克上升到256亿马克;目前德国在华投资项目约600个,投资额8亿美元。显然,与潜力相比,迄今的进展只是起步。 加强合作的具体因素 欧洲联盟的亚洲战略头两段就明白写道:“近几十年来,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欧洲必须给亚洲以优先的地位,并对亚洲各国奉行一种更加积极和更为有力的政策。”“欧盟和亚洲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与日俱增,欧洲必须迎接由亚洲发出、并在欧洲进行的经济上的挑战,以全面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是从长远说的。 在当前形势下,另有三个具体因素更促使欧亚必须加强合作。一是欧洲(西欧)是一个富裕,但增长缓慢的地区,亚洲则是一个暂时还不富裕,但发展很快,潜力极大的地区。近些日子来,欧盟地区由于外汇市场混乱、利率依然偏高、国内需求虚弱和为成立欧洲货币联盟作准备普遍继续采取限制性方针,致使西欧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开辟国外有潜力的市场是一条出路。二是关于欧盟本身、包括欧洲货币联盟的议论增多。时而听人说“英法接近”了,时而又有人说“法西在靠拢”,时而有人指出“马克区在壮大”;还有“东扩”、“南进”等语,前者指增加成员国,后者指增加提供援助。这是国家之间的争论。至于一国内部,例如在德国,政府与大企业主赞成欧洲 货币联盟,而百姓和金融界(至少是德国联邦银行)则持保留态度。这种议论的增多,并不奇怪,因为欧洲联合的动力改变了。在这种背景下,重要的是,欧盟现在必须采取内外行动,以求生存、求发展。坦途之一,是加强欧亚合作。三是虽然去年已经公布了欧盟的亚洲战略,但亚洲有43个国家、地区,一项总的方针不足以适用,这才有刚刚公布的对华长期政策,使之应用化、具体化。 坦诚对话全面合作 欧盟公布扩大对华关系新政策,目的有三:一是谋求增加欧盟自己在亚洲的政治影响;二是帮助欧洲企业打入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市场之一;三是使中国加入国际发展的主流(更确切些说,企图把中国纳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之中)。 因此,可以预期,今后在致力于加强发展经贸关系同时,欧盟也将对中国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包括进一步开放市场,要求降低关税,“减少中国国有企业在对外、对内贸易方面的垄断”,要求进入中国劳务行业,减少非关税壁垒等。 此外,欧亚目前在全球争夺资源、激烈竞争、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欧洲同行有压力、亚洲并在逐渐向欧洲赖以生存的中等技术部门走近,这可能促使有人采取保护主义立场;目前亚洲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虽然不那么大,但仍大于欧洲对亚洲市场的依赖度,这可能促使有人采取强硬态度;乌拉圭回合成果的落实,有待观察,“敏感性”产品的标签是否会依然大量贴在亚洲产品身上;普惠制将如何变化;除关税和限额外,包括反倾销之类的应急措施将如何选用;中、东欧国家先后入盟后,对亚洲投资会有什么影响;还有一些包括人权之类的政治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应当本着相互尊重,坦诚对话,全面合作的态度,努力寻求完满的解决。 两个文件的先后公布,特别是在当前的时机,是一个积极因素。我们自然应当尽力而又清醒地为推进同欧洲的合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