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世界历史横向联系加强与扩展的视角,结合华侨在南洋与华工在北美的不同遭遇和处境,立足现实,展望海外华人为促成“亚太世纪”的来临必将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从世界史看中国移民 只有“打破历史上形成的那种单纯从中国角度看待华侨的旧观念”,“把近代中国移民史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即从世界史角度开展研究”,才能“对华侨、华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① 世界历史,简单概括地说:有经有纬。经,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纬,就是世界各地区横向联系的加强与扩展。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他在《资本论》及《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把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工具阶段、机器阶段和自动控制阶段。与之相适应,出现三种社会形态:Ⅰ,以自然经济和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社会形态;Ⅱ,以商品经济和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形态;Ⅲ,实行计划产品经济,个人全面发展的、具有极大自由个性的未来社会形态。②关于未来的社会形态,即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说:“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③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发展分为三阶段的学说,即“三形态说”,集中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唯物史观的精髓。如今,它已成为中外许多学者剖析世界历史和当代世界各国复杂的社会问题最为犀利的理论武器。一般认为,形态Ⅰ当然包括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形态Ⅱ虽然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商品经济时代。从总结中、苏和其他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建设经验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属于商品经济阶段,形态Ⅱ应当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④这种对于商品经济的新认识,对于重新评价海外华侨与华人经济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商品经济和海上贸易,就不会有海外华侨。 从横向联系看,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⑤就是说,人类历史并非自始就具有世界全局的意义。历史之所以成为世界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农本经济足以支撑幅员广袤的帝国,但由之分泌而出的、可以起沟通闭塞作用的商业贸易,却远不足以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突破闭塞的作用。”⑥历史上最早产生于西欧的资本主义,从1500年起,随着“地理大发现”开辟的新航线,先后侵入全世界的各个主要地区。马克思写道:“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⑦在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初始阶段,商业资本“产生过压倒一切的影响”。⑧得到西欧各国政府重商主义政策支持的商业资本,作为一支打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彼此闭塞的力量,远非东方封建国家处于农本经济附庸地位的商业可比。商业资本主义经历16、17、18三个世纪的发展,导致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接着,欧美各先进国家也都在19世纪前期进入了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机器大工业造成社会的物质生产力空前急剧增长,“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⑨工业资本主义这种无可遏阻的扩张力,“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⑩在它的支配性的影响之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1) 就在西欧商业资本主义闯荡全世界(16至18世纪)和欧美工业资本主义支配全世界(19至20世纪)这两个阶段里,与全世界出现空前规模的洲际人口大流动相对应,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海外移民高潮。据国内侨史专家估计,16世纪后期海外华侨当有15万人至20万人;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增加到100万以上至150万人;1949年世界各地华侨总数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95%分布在东南亚地区。(12)而在同一历史时期里,全靠吸收外国移民才得以建立和强大起来的美国,在1950年拢共只有15万华人,如果撇开夏威夷,那就只有117,629个华人。(13)为什么中国海外移民在东南亚和美国的发展状况如此悬殊?岂不令人深思! 二、商品经济与南洋华侨 不论从外国史还是从中国史的角度看,海外移民与商品经济同样地源远流长。在外国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为证。在中国与南洋关系方面,远的不说,《汉书·地理志》关于南海丝绸之路的记载已为中外学者所熟知。西方学者根据在苏门答腊、爪哇和婆罗洲发现的墓碑石刻和相当多的墓葬陶器,断定“中国殖民者或商人早在汉代必定已在印度尼西亚居住”。(14) “宋代的经济文化在当时来说是世界文明的高峰,经济实力很大。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时的文化是整个封建时代最先进的。”(15)在科学技术上,宋代有活字印刷术、火药制造和制炮术、指南针的改造三大发明。这三大发明促成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真可以和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黄金时代”相媲美。指南针(水罗盘)的普遍使用和造船业的发达,使载重数百吨的海船可以直航日本和东南亚各地,形成以中国为中心从东北亚各国到东南亚各国的古代西太平洋贸易网。(16)北宋末年(12世纪初)朱彧《萍洲可谈》说:“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17)这种满载陶瓷器的海舶,就是北宋商人来往东南亚各地的货船,足见贸易之兴盛。由于中国陶瓷通过南海航路得以远销西亚、北非和欧洲,外国学者又美其名为“陶瓷之路”。(18) 如果说,宋代以前中国人移民海外始终稀疏,那么,宋代开始情况大变:中国移民到东南亚的人数颇为可观而且源源不断。这种情况,侨史专家已经引用许多中外古籍做了充分的论证。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和南洋的海上贸易、经济交往频繁发展”。(19)当时东南亚各地仍然基本上停滞在封建领主制或更为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给当地带来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生产技术,颇受各族人民的欢迎而得以植根当地。再加上前辈专家早已指出的族缘、地缘种种有利因素,从宋代开始直到近现代,“过番”(到南洋去)就成为广东、福建沿海人民生计没有着落时的共同出路,不断地补充了开发东南亚的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