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议会6月30日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政府6月26日特别会议作出的向前南地区派兵的决定。这是德国战后50年首次决定向境外派兵参与军事作战行动。此间舆论认为,这是德国乃至欧洲战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派兵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和支援英法荷三国快速反应部队,进而为联合国蓝盔部队完成维和使命服务。为此,德国将提供运输机进行补给运输;在克罗地亚与法国共同设立一个野战医院;向意大利和克罗地亚境内的西方军事指挥机构增派德国军官;当快速反应部队受到攻击时,从意大利境内出动德国“旋风式”飞机和其他飞机,提供空中保护。如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波黑,德国还将增派武装力量,掩护撤军。 近几年来,德国先后向柬埔寨、索马里地区派兵,但或是卫生兵,或仅参加人道救援行动。1992年7月,德军参加向波黑运送救济物资行动,后来参与监督波黑地区禁飞行动和亚得里亚海禁运行动,也不是直接参战部队。这次,德国决定向战火纷飞的前南地区派出包括战斗机在内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一地区正是二战时期与德国结怨殊深的地区,因此,德此举意义非同寻常。 这次派兵决定表明,德国开始通过军事方式表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力量。统一之后,德国在欧洲的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已无可争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出兵问题上进退两难。最典型的例子是,海湾战争时,德国若出兵易招来“大国强权”之嫌,后来“出钱不出兵”又被西方盟国指责为“逃避责任”。此外,受德国宪法《基本法》的限制,也使政府不能擅作决断。去年7月12日,德国宪法法院终于裁决,德国可参加国际行动,但必须经议会最后批准,这一裁决为出兵提供了法律依据。现在,西方盟国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这次英法等国在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时,即要求德国提供军事支持,终使德国出兵的内外环境得以成熟。 德国内阁在决议案中提出的出兵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保护快速反应部队使联合国维和部队留在波黑,二是体现盟国之间的“团结”。一方面,德国朝野均认为,维和部队一旦撤出波黑,将会导致冲突各方全面开战,波黑和平永远没有希望。而对于德国,别的不论,难民潮将更加难以阻挡,德国承担的压力将更大。波黑战事以来,已有数十万难民涌入德国。因此《世界报》的一篇评论说,德国支持维和部队留驻波黑也是符合德国利益的。另一方面,在英法等国纷纷派兵的情况下,德国政府认为,如果再次袖手旁观,则有外交上受孤立的危险。北约的一位英国外交官曾不无嘲讽地说,欧洲的外交史是由那些“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采取行动的国家所书写,“而德国一直在局外”。因此,德国外交部长金克尔和国防部长吕厄多次表示,德国不能再次纸上谈兵,而要采取行动,体现共同的安全和防卫政策。 这次派兵在国内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派出“旋风式”电子侦察战斗机。据报道,这种飞机可以探明并击毁敌方用雷达控制的防空导弹系统,德国是唯一拥有此种飞机的西欧国家。主要反对党社民党主席沙尔平坚决反对派出“旋风式”飞机,认为这是可能卷入战争的行动,突破了人道援助的界限。6月27日,社民党议会党团通过提案,再次反对这一计划。但是,由于执政党在联邦议会拥有多数,并且部分社民党议员表示要按“良心”投票,因此联邦议会在投票表决时,政府决议案仍以较大多数获得通过。 派兵前南一直是德国政府的决策禁区,也是前南各方极为敏感的事情。最近波黑穆族发动攻势,塞族方面已指责德美两国是背后支持者。德国议会批准出兵后,南斯拉夫联盟外交部、波黑塞族等方面立即予以谴责。也许正是因为德国在二战中曾占领南斯拉夫,一些社民党人士不无理由地认为,德国出兵将可能使战争升级。更有一部分人担心,如果德国飞行员被击落、成为人质,德国可能更深地卷入波黑战事。(本报波恩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