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终结,虽然导致了旧的世界格局的解体,但并未使新的世界秩序自然而然地形成,反而招来了现今世界的诸多纷争以及人们对当今世界走向认识上的混乱。这种冷战终结效应,不仅表现于第三世界各国,而且在发达国家中也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动荡,其中最为典型的国家当首推日本。 战后日本的政治结构,实质上是依托于国际冷战背景而成立的一种“国内冷战”体制。尽管战后日本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世界战略扮演冷战“马前卒”的角色,但日美轴心外交和日美安全保障体系却是与冷战不无关联的。因此,随着冷战的完结,长期稳定的保守政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支撑而难以为继,自民党一党连续执政三十八年竟在一夜之间沦为下野。虽然最近与社会党“野合”联手,勉强夺回了政权,但显然已元气大伤,昔日威风所剩无几。而本来以在野势力得以立身存命的社会党,虽然摘掉了“万年野党”的帽子,但在政策意向并不明晰的情况下,仓卒上阵,参与政权,也只能如陷泥淖,手足盲乱,无有章法。尤其是村山出任首相之后,一连转轨改辙,亦已闹得党内沸沸扬扬,几近四分五裂。 冷战结束后,以往的东西方两极对立结构已不复存在。美国虽然作为幸存的唯一超级大国,霸气不减,但也已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力不从心。号令天下,也不得不借助联合国的名分。从而,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得以凸显。因此,围绕着如何建构与联合国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日本在联合国的维持和平活动中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日本是否应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实际上是在什么条件下成为常任理事国),在日本的政界和学界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论争。这并不单纯是一个日本的对外政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如何维护日本和平宪法,今后日本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结构问题。 在这场论争中,长期致力于和平主义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声望的著名思想家坂本义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在总结战后日本和平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世界的国际关系,提出的和平主义构想引人注目。坂本构想中的一些思想,已在日本政府关于派遣维和部队的讨论中被多次提及,尽管未被采纳,但其影响是不容轻视的。 一、不容改变的和平主义三原则 可以说,战后任何国家都没有象日本那样,和平主义思潮尤其是大众和平运动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今天的任何和平主义理论,都必须与战后和平运动中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 1946年公布的日本国宪法,之所以被称之为和平宪法,就在于宪法的前言尤其是第九条中,明确宣布日本国将放弃战争并不保持战争力量。坂本指出,日本国宪法这些内容,决不只是一种形式的虚设,而是具有很强实效力的。它不仅直接约束着战后日本历届政府的政策制订和行动选择,同时也是日本国民的和平思想、和平意识和和平运动的强大精神支柱。当然,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和和平运动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场合,其内容、目标和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哪些根本性原则是贯彻始终、不容更移的呢?坂本将其归纳为以下三条: 第一,日本绝对不能发动、不能从事侵略战争的原则。早在1946年审议新宪法草案的日本国会上,南原繁(前东京大学校长)、野坂参三(前日本共产党议长)等人,曾针对“战争放弃”这一提法,提出是否应承认自卫权和自卫战争的问题。当时的吉田茂首相明确回答道:由于“近年的许多战争都是以国家防卫权的名义”发动和进行的,因而在宪法草案中不对战争作“侵略”和“自卫”的再划分,而是一般地讲“战争放弃”。坂本认为,其实这“并非是对自卫战争的否定,而是对以自卫名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否定”,其本意在于彻底否定侵略战争。今天看来,或许人们会觉得当年吉田涉入“自卫权问题”的议论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一问题的过多讨论会造成宪法草案后退的危险。然而,事实上这一问题在当时并未过多议论。坂本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除了对“自卫战争”确实难以作出概念上的界定之外,大概首要的理由是客观反映了日本人的历史。因为在日本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因本土受到外来侵略而不得不战的先例,相反,倒是近代日本以自卫的名义发动过多次侵略他国的战争。因此,一般他讲“战争放弃”,不仅是对近代日本的总结,也杜绝了后人再假借“自卫”进行侵略战争的可能。可以说,这是决意放弃侵略战争的一个强烈表明。另一个重要的理由在于,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现身体验的反映。作为唯一蒙受原子弹伤害的国家,人们已经预感到,在核战争的时代里,过多谈论“自卫权”、“自卫战争”实际上已无多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构与功能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样,就联接上了和平主义的另一项原则。 现代日本和平主义的第二项根本性原则,就是核战争绝对不能发生、日本绝对不能从事增加核战争危险的行动原则。这一从广岛、长崎的惨痛体验中生发出来的和平原则,得到国民如此强烈而广泛的认同,是日本之外的其它国家所见不到的。它毕竟是在核受害国的国民特有经历中形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日本国宪法是明确坚持“非武装”的,但在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中,在日本国民的和平意识中,至少起初并无“非武装”的蕴意。这既是战后日本和平主义的一个特点,大概也是日本型和平主义的一个缺陷。对此,坂本早曾作过阐述,并指出将日文的“和平主义”一词译成英文时,往往会发生岐义。因为西方的“和平主义(Pacifism)”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非武装、非暴力。当然,现代日本的和平主义者中抱有“非武装”信念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正是这些人在战后和平运动中起到了基干作用。然而,“非武装”毕竟没有象“非侵略、非核”那样成为国民的强烈共识,因而不能将其与“非侵略、非核”相提并论为和平主义的根本原则,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最近村山首相宣布“自卫队合宪”,并未在国民中引起多大反应,这是一次很好地验证。其实,在60年代末举行的民意调查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既承认宪法,也承认自卫队”。虽然社会党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非武装中立”的国家目标,但在国民中究竟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接受和认可,迄今尚难以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