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联合国未来的关系。文章提出,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转变,全球化趋势,政治的经济化,东西力量对比的西方化和国际政治主体的多元化,是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特征。联合国结构的调整和对全球问题的关注,经济与政治的并重,地区集团的影响,决议的西方化,是国际政治新变化所决定的联合国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联合国 妥协 当我们注视本世纪末的国际舞台时,我们发现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气候正处在转换时期。这种转换不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毁灭以前的世界政治图景,而是在原有的图画中涂上浓重的新色彩。这是国际政治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主体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联合国的影响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过渡时期的国际政治与联合国的变化作一简论。 一 当今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表征基本上可描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转变,世界多极化趋势 战后世界形成的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的对峙鼎立了40多年后,由于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多极的世界。这种多极的格局既有以前的两极,又有新崛起的力量。尽管各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但整个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已不可逆转。 2.国际政治向全球政治的转变,全球化趋势 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政治的基本模式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台球模式,国际政治以权力利益为核心,彼此之间为了“增加权力、显示权力、保持权力”而斗争,国际政治的画面是对立、冲突、流血、战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本世纪末的今天,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联系的便利,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科学技术工艺的国际化,整个世界已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利益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的各种活动已越来越多地具有全球维度。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范式,国际政治模式由台球模式向蜘蛛网模式转变,全人类将相互依赖、合作与互利。当然,我们应当注意到民族主义的复兴对全球化趋势仍有极大的钳制力,不过,国际政治的全球化趋势之风更加强劲。 3.全球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政治的经济化趋势 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因素的下降,和平与安全不再只是一个政治概念,更多地包容了经济内容,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间接作用正转化为直接作用。经济从国际政治的后台走到前台。谁能在经济领域占据优势,谁就能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因而目前各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占据经济领域的制高点。这只需从美、日、欧政策调整就可略见一斑。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西雅图会议的召开是美国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步骤,欧共体的马约则是欧洲政治与经济合作的深化,日本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的转变是日本以亚太为依托,执掌亚太经济之牛耳的选择。世界经济危机决不亚于一场战争对人类产生的冲击。经济领域的摩擦与冲突直接危及着世界的安全大厦。当今时代,经济与政治已经合流。国际政治争端的内容和解决的方式更多地带有沉甸甸的经济份量。 4.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体系向多元政治体系过渡,国际政治角色多元化 冷战的结束,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加强,给国际政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政治的角色发生了新变化,原来推动国际政治变更的力量基本上由国家一元力量决定,国家是政治行为的主体,然而在世纪之交,决定国际政治蓝图的是多种力量,多种角色,有国家、个人、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它们加入到国际政治体系中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开始雕塑国际政治的新模式。 5.国际政治东西方力量的天秤向西方倾斜,政治力量西方化 八、九十年代是国际力量分化改组的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峙的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社会主义力量遭受严重挫折,生存危机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在东西方40年的和平较量中,东方力量现在处在下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力量在世界的辐射力、影响力、渗透力较东方强得多。政治力量已由东西相持向西方倾斜。 二 国际政治舞台背景的变化必然刺激活跃在舞台上的角色之一联合国,导致其变化。 1.国际政治由两极到多极的转变,对联合国的行为和结构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美苏两家战后40多年,把联合国作为限制对手的工具,曾多次使用否决权而使联合国无所作为,实际处于瘫痪状态。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对峙的结束,俄罗斯向西方靠拢,联合国在国际舞台开始活跃起来,逐渐从一个政治讲坛、辩论场所向具有一定强制力的实体过渡,通过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执行,原来以美苏两家争夺为背景的热点地区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渐渐冷却下来,从柬埔寨的维和行动,索马里的人道主义援助,阿富汗的和平谈判中,都可看到联合国的生动面孔。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由于美苏两家的联手,采取了共同的行动,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谴责伊拉克行为的决议,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湾危机。这种行动在东西两极对峙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进行的。从联合国的一系列行动中,可以看到联合国由世界政治论坛向一定程度的强制实施和平的实体转变,活动能量比以前大大增长。二是多极力量的出现,更准确地说,新的力量崛起也对联合国的结构大厦构成了冲击。我们知道联合国的核心是安理会,其中五大国具有否决权,是核心中的核心。然而这一结构在新旧力量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动摇,改革安理会的呼声高涨起来,呼声主要来自两种力量。一种是曾经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两国正加快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91年中曾根说:“日本和德国都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日本政府“希望得到与日本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相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德国外长金克尔对《明镜》周刊记者说:德国在重新统一和获得全部主权后,必须从观众席上退下来,它需要安理会中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另外一种是中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目前五大国磋商运作机制越来越不满,希望通过增加中小国家的发言权来改变现状。马哈蒂尔说:“联合国最不民主之处就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两种改变现状的力量对联合国的原有结构提出了挑战。联合国是由主体国家组成的,国家之间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必然要打破联合国内部的权力配置结构。目前在联合国内部出现的种种关于联合国框架的方案就是政治力量深刻变化的反映。联合国的权力结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