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虽然回升,欧盟深化的矛盾加深; 多数政府气虚体弱,安全方面也多遇困难。 过去一年,西欧的内外关系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给人留下捉摸不定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深入观察一下,则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下四个特点。 经济普遍回升 1993年,除英国经济初露回升苗头外,德、法、意、西等主要西欧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之中。进入1994年,各国经济相继复苏。1994年11月,欧洲联盟委员会对西欧经济预测的结论是:当年欧盟12国的经济将增长2.6%,大大高于年初预测的1.5%。1995年,欧盟各国经济可望增长2.9%,甚至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都认为西欧经济1994年增长为2%,1995年会超过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研究局长迈克尔·穆萨对西欧、北美和日本的经济进行中期分析比较后认为,1994年日本增长1%,西欧增长2%,美国增长3.7%,西欧居中;1995年西欧经济将增长3%,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大约增长2.5%,西欧将超过美日的增长率。在西欧,德国的经济一向被称为火车头。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德国经济的回升将更加强劲,1994年增长为2.5%,今年3%,明年将达3.4%。德国六大经济研究所中有五家支持上述看法。几年来,一直被视为德国“财政包袱”的原东德地区的经济转轨,经过前几年的大幅度下跌后,去年已呈现出“东亚式”的高速增长。据《法兰克福汇报》去年12月2日报道,8、9两个月与前年同期相比,原东德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5%,加工业增长16.5%。原东德地区已由德国经济的“拖累”变成了动力之一。 由此可以认为,从中期看,西欧经济将会有一个较稳定的增长阶段,但高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都不会明显改善。 联盟进一步扩大 1993年,欧共体的奋斗目标是争取成员国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到年底,各国先后完成了批准程序,从而为西欧联合的深化奠定了基础。1994年,扩大欧洲联盟取得了重要进展,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加入欧洲联盟,从而使这个组织从12国扩大到15国。挪威的全民公决虽以微弱多数拒绝加入欧盟,但丝毫不影响它对邻近国家的吸引力。在德国的推动下,欧盟向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去年11月底,欧盟外长会议同意邀请中、东欧6国“以某种方式”参加12月9日在德国埃森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并声明只要这些国家条件成熟,将“尽快接纳它们入盟”,同时授权欧洲联盟委员会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谈判“联系国”协议。这将使“沿岸国”与已成为欧盟“联系国”的中、东欧6国在发展与欧盟关系方面居于同等地位。 当德国大力推动欧盟向北欧和中、东欧开放时,在地中海地区有重大利益的法、意、西三国则力主欧盟与地中海沿岸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并接纳这些国家入盟。预计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将是欧盟下一次接纳的对象。法国外长朱佩公开承认,法国敦促欧盟向南发展是对德国推动欧盟向东开放的一种平衡。可见德国和法国对欧盟的扩大方向各有侧重。 大多数政府地位虚弱 先看看德国政府。以科尔为首的执政联盟在1994年10月16日的联邦大选中的得票率仅比在野的各党多0.3%,在联邦议会中由上届134席的多数锐减至10席的多数!兼之执政伙伴自由民主党在大选中损失惨重,内部斗争加剧,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科尔政府的行动能力。此外,反对党在联邦参议院中稳操2/3多数,联邦政府在重大立法议案中不得不寻求反对党的合作。 再看看英国的保守党政府。它在选民中的支持率比在野的工党低26个百分点,英国报纸说,梅杰政府是英国历届政府中最不受欢迎的。被梅杰撤职的前财政大臣拉蒙特对梅杰首相的评价是“在任却不掌权”。保守党内的“反欧洲大陆派”不断地对梅杰的欧洲政策发起责难,使政府险象环生。前不久,政府关于提高取暖税的议案就是在执政党议员倒戈的情况下被下院否决的。因此,许多人怀疑梅杰是否能坚持到下届大选。 接下来分析一下法国政局。目前法国政坛的“共治”体系并未能使政局更加稳定些。来自社会党的密特朗总统,在位近14年,社会党“自然磨损”严重,党内派系斗争不断,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党“气数已尽”。以巴拉迪尔为首的保守派政府上台之初势头不错,然而好景不长,内阁成员贪污事件接连曝光。最近几个月,竟有三位部长因为贪污受贿而被迫引咎辞职,其中一位甚至在押待审。在大选临近的紧要关头,这类丑闻对巴拉迪尔政府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不仅如此,眼下保守派内又爆发了希拉克和巴拉迪尔之间为争夺总统候选人的攻讦。如果希、巴两人不能达成妥协,共同推举一位总统候选人,保守派阵营就有分裂的危险。 再来观察一下意大利。几十年来,意大利政府走马灯似地一拨又一拨更换,平均每拨寿命只有11个月。1992年,意大利发生了一起特大受贿案,1000多名大小政治家栽了跟头,牵涉当时所有执政党的头面人物。意大利选民的忿怒是可以想象的。在这种背景下,贝卢斯科尼以倡廉的口号赢得了大选,上台执政。但是在贝卢斯科尼政府中,新法西斯势力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使意大利新政府在国际交往中一再受到冷遇。在国内,由于贝氏本人被指控犯有贿赂罪,他的地位也没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