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前苏东地区“左派复兴”的现象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对此需做一些基本分析,方能廓清事实,了解走向,把握这一历史动向的实质。 今日“左派”面面观 与因“左派复兴”而下台的势力一样,今日前苏东的“左派”也是形形色色的。大体上可以分类如下: 1、旧社会党或“重建”的社会党,即1945年前东欧各国原来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剧变后它们中的一些党“重建”,成为民主制下重现的“历史党”之一,如捷克社民党,波兰社会党、罗马尼亚社民党、匈牙利社民党等,现已与两德社民党合并的前民德社民党也可算这类势力。此外几乎所有前苏、东国家都出现了得到社会党国际承认的、与“前共产党”无瓜葛的“真正的”社会党,但这些党除蒙古社民党因与民族党合推奥其尔巴特竞选总统获胜而成为执政党外,其余均尚在野。 2、新社会党或“改建”的社会党,即由原共产党宣布解散后另建的、宣布奉行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目前“复兴”而“重新”执政的波、匈、保、立四党与一直在台上的罗、南(塞尔维亚与黑山)两党均属此类,俄罗斯的劳动人民社会党也近似于这类政党。应该说,此类政党从意识形态到组织原则不仅都已与本国的旧社会党和西方的社会党国际诸党无甚区别,而且为了急于摆脱历史包袱,还往往走得比旧社会党和西方的社会党更远。如波兰社民党在成立大会上不仅取消了一些以前的标语,连社会党国际诸党开会时例挂的“自由、公正、互助”之类的标语也未挂出。整个会上唯一的标语是:“波兰是我们愿为之奋斗的唯一价值”。拉科夫斯基曾感慨地说:西德的勃兰特天天在讲“社会主义”,而我们回避这个词儿如同回避病菌一般。其实何止波兰,匈牙利报刊也曾提到:匈社会党文献中“社会主义”一词出现的频率比西方社会党还要少。然而,东欧新、旧社会党之间却未能因此而握手言和。实际上它们的矛盾已完全失去了意识形态意义而成了纯粹的历史旧帐与“正统”之争。只有匈牙利的新、旧社会党关系较好。匈牙利社会党也因此成为东欧新党中第一个加入社会党国际的党。 3、“半社会党”,即那些已宣布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在组织原则上也放弃了集中制,但没有通过“解散——改名——重建”的程序而直接延续下来的党,主要有捷摩共、蒙古人民革命党等。它们与社会党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历史旧帐的认识不同,由于没有改名、重建,它们不能象已经“解散”后又“新生”的那些党那样对过去不负责任,一笔骂倒,但就正面的纲领而论,它们与社会党已无实质区别。 4、民族主义化的“共产党”,以1993年恢复的俄联邦共产党为典型,“小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社会党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此种性质。恢复后的俄联共在组织原则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允许党内有派,在经济上主张恢复行政命令体制,在国体上主张恢复前苏联。但其他方面则与过去的共产党截然不同:它完全拒绝国际主义,主张“人民政权,国家观念,爱国主义”,提倡“俄罗斯民族利益”优先,建议以为“民族利益”的团结来取消阶级斗争。 该党一些成员表示,在其执政后,一切罢工的企图(包括在私营企业内)和“煽动阶级仇恨、唆使工人反对企业主”的呼吁都将被视为“破坏国家团结”而受到“无情制止和严厉惩罚”。一些人甚至称阶级斗争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和共济会会员的臆造之说”。该党在反对外资的同时表示要对本国私人资本彻底取消利润所得税。俄刊指出:“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都从未向自己的资本家们赠送过如此优厚的礼物”。该党否定无神论,认为把东正教立为“新俄罗斯”的国教是可能的。俄共对东正教神职人员敞开大门,对其他宗教的态度则“取决于它们有利于还是有害于加强俄罗斯国家观念”。 该党与俄罗斯其他“共产主义”组织如“共产主义工人党”和“联共布”相互仇视,却同“俄罗斯民族统一”等公开反共的民族主义团体关系亲密,与保皇党,哥萨克军官联盟也能和睦相处,与日里诺夫斯基的自民党则经常在议会中合作。 5、“正统派”共产党。如俄国的共产主义工人党与联共布、匈牙利的社工党等。这些党是原来的共产党解体后既不愿社民党化又不愿民族主义化的残余部分。 6、工联主义者与左派农民党。包括对剧变后政府持反对派立场的工会与参加左派联盟的农民政党。它们一般都奉行“劳动高于资本”的原则。典型的工联主义(如波兰的团结工会左派)一般都既反对国有制也反对私有制,而要求工人自治,“民主治厂”。但在私有化成为大势所趋时,有的工会团体却会出于“公平”的理由而成为最极端的“大众私有化”的主张者,并极力排斥“有利于富人与权贵”的拍卖方式,如罗马尼亚全国工联就以倡导“100%的无偿分配”著名。由于对企业家、知识界与官员表示不信任,有的工会组织往往表现得很“左”,频频发动工潮,是促使中、右政府垮台,造成“左派复兴”的重要力量。但这些组织往往又为维护“道德”形象而坚决与共产党的后继者划清界线。而在缺乏政党后援的情况下,教会往往得以介入,从而使其又带有某些“右翼”色彩。因此,这种类型的力量实际上是可“左”可“右”的民粹主义势力,但在它们反对中、右政府时,就成了“客观上的”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