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再行分配,各派大打内战; 塔利班异军突起,局面更加复杂; 联合国加紧斡旋,战和难料。 前苏联扶植的纳吉布拉政权1992年4月倒台后,饱受十多年战乱之苦的阿富汗人民原本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平安宁。然而这一憧憬很快就被阿富汗各派火并的枪炮声打得粉碎。阿富汗刚挣脱外来侵略的苦海,又陷入内战的深渊。随着1995年的到来,阿富汗内战进入了第3个年头。 核心问题:权力再分配 阿富汗内战三年来造成2万余人死亡,数万人受伤。众多派别为夺取权力的斗争从未止息。纳吉布拉垮台后,伊斯兰促进会的首领拉巴尼(塔吉克族)出任临时总统,后来他又凭借实力把自己选为正式总统。以总理希克马蒂亚尔为首的伊斯兰党的另一派(普什图族,阿富汗第一大民族)对此深为不满,于是向拉巴尼政权发动进攻,内战爆发。虽然1993年在巴基斯坦等方面的斡旋下,交战各方签署了停火和分享权力的《伊斯兰堡协议》和《贾拉拉巴德协议》,但由于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希克马蒂亚尔为原教旨主义派)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几个握有重兵的派别为争夺中央领导权互不相让,大打出手,因此总是和平协议墨迹未干,战端又起,而且各派分化组合复杂,今天的朋友很可能是明天的敌人,政府与反政府联盟的构成已不能以民族和信仰简单划分,形成了一种拉锯式的混战局面。国外舆论把阿富汗这场争权夺利的内战称为一场“没有结局的战争”。 国际调解:屡屡搁浅 阿富汗持续不断的派别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安理会1994年数次就阿富汗问题发表主席声明,呼吁各派放下武器,停止流血冲突,同时呼吁各国停止向阿各派提供武器装备。1994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决定向阿富汗派遣特别代表团进行调解。 以突尼斯前外长马赫穆德·梅斯蒂里为团长的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团随即前往阿富汗。梅斯蒂里两次赴阿富汗广泛争求各方意见,为促成和谈先后会晤了拉巴尼总统、希克马蒂亚尔总理、各派领袖、部落长老及各界人士。但由于各派对举行和谈附加了种种条件,因此和谈未能举行。10月,梅斯蒂里三访阿富汗,他此行带来了一份四点和平计划,即:各派间停火,成立一个26人的委员会监督到期的拉巴尼总统的权力移交,在喀布尔地区组建一支安全部队,召开大国民议会,决定未来的政府。各派虽表示支持联合国的调解活动,但对于监督权力移交的委员会的组成各持己见,拉、希两派更是严重对立,此次调解又以失败告终。 根据阿富汗各派于1993年3月达成的《伊斯兰堡协议》,拉巴尼的总统任期于1994年6月28日结束,但拉巴尼以“避免权力真空”为借口将任期延长至12月28日。12月20-22日,在巴基斯坦的调解下,各派在伊斯兰堡举行了秘密会谈,希克马蒂亚尔和拉巴尼的代表参加了会谈,双方同意各出25名代表组成临时过渡委员会接管政权,直到举行大选。但此后拉巴尼又以种种理由使交权日期一拖再拖。 今年1月1日,梅斯蒂里再赴喀布尔开始新一轮调停。他就总统的权力移交方式、临时机构的构成问题与拉巴尼、希克马蒂亚尔以及中立人士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磋商,终于在2月11日就拉巴尼总统的权力移交方式达成一致,决定建立一个由阿富汗知名人士和各个政治派别的代表组成的基础广泛的机构来接管过渡时期的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停火,并主持未来的大选,该机构将于2月20日前开会。2月17日,梅斯蒂里带着过渡机构的名单抵达喀布尔,由苏丹·马哈默德·加齐(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的堂弟)任负责人的过渡委员会由30人组成,除9大派别各有1名代表外,其余均为中立人士。此和平方案一出台就遭到了各方的反对,特别是半路杀出的“塔利班”。 战场突变:杀出“塔利班” 塔利班是去年成立的阿富汗伊斯兰学生民兵组织,开始时兵少将寡,只有800余人,并不为人注意。但学生军以荡平各派、拯救国家为己任,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很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戴,实力就像滚雪球般急剧膨胀起来。不到半年时间,它竟成了一支拥有2.5万人和坦克、飞机、大炮的精锐之师。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令人刮目相看。目前,塔利班已占领了坎大哈、赫尔曼德、扎布尔、乌鲁兹甘、加兹尼、瓦尔达克、洛加尔、帕克蒂亚、帕克蒂卡共计9个省,控制了阿富汗近40%的地区,并挺进到距喀布尔15公里处,彻底打破了拉-希长期对峙的局面,从而使阿富汗局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复杂变化。 随着在战场上连连得手,塔利班的政治要价也越来越高。2月18日,针对梅斯蒂里组织阿富汗过渡政府的计划,塔利班提出三个条件:由塔利班的人组成“中立”安全部队进驻喀布尔;阿富汗所有30个省必须都在执政委员会派有代表;只有“虔诚的穆斯林”才能参加该执政委员会。塔利班还表示,如果条件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拒绝参加拟议中的执政委员会。对塔利班提出的条件,阿富汗各派均表示反对。由于各派主张相持不下,联合国提出的移交权力的和平方案被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