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波黑内战,曲曲折折,反反复复,’95岁首虽一度和平有望,但很快便被穆塞双方隆隆的枪炮声所淹没。这场内战何时能够结束,已无人敢下断言。 民族分裂 内战爆发 波黑全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是前南斯拉夫6个自治共和国之一。境内有三个民族,穆斯林族占有43.7%,信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占有31.3%,信东正教,克罗地亚族占有17.7%,信天主教。历史上各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就很深,南斯拉夫分裂后,民族冲突便一发不可收拾。1989年,受东欧剧变的影响,南共联盟宣布放弃“一党专政”,搞“多党制”。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马其顿、波黑紧随其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联盟。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向分裂。 波黑在1990年大选后,由三个民族政党联合执政。1991年10月15日,波黑穆、克两族议员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强行通过了“关于建立波黑主权问题的备忘录”,准备独立。对此塞族人坚决反对,局势日趋紧张。此后,在欧共体的调解下,三方就波黑边界不变,以三个民族实体为基础组成独立的国家达成了协议。但国体问题上分歧严重,穆族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克族主张成立联邦国家,塞族则坚持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并要求自己有权同南斯拉夫结成邦联。1992年3月3日,在塞族抵制的情况下,波黑举行全民公决,赞成独立。1992年4月,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承认波黑独立,塞族则宣布脱离波黑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自此,三方冲突爆发,全面内战开始。 从军事上看,塞族占有明显优势,一直占据约70%的土地,克族占有20%的土地,穆族仅占10%土地。西方国家在波黑内战爆发后将战争罪责扣在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头上,1992年5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南斯拉夫实行全面制裁。1992年6月29日,联合国又决定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波黑战争现已持续35个月,20万人丧生,几十万人受伤,近300万人沦为难民,物质损失上千亿美元,战争初期,穆、克族为一方共对塞族,1993年穆克矛盾上升并发生激战,从而出现三族混战局面。1994年,穆克联邦成立,穆塞又成了主要交战方。 欧盟调停 战火未熄 波黑内战爆发后,欧洲联盟(原欧共体)便开始进行调解,无数次和谈,几十个停火协议基本都是在欧盟斡旋下达成的。争夺土地是三方的主要目标,因此每个和平方案中的版图划分便成了关键的内容。1993年1月,万斯和欧文提出了将波黑建成10个省组成的分权制国家的和平方案。根据该方案,塞族分得43%的土地,穆族为38%,并与克族共占第10省,克族占15%,萨拉热窝将成为非军事化开放区。穆克两族接受了该方案,塞族认为方案不公正、无法接受。尽管又经一次有利于塞族的部分修改,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也在方案上签了字,但塞族议会两次表决和一次全民公决都拒绝接受这一方案。1993年8月20日,欧洲联盟又推出了欧文-斯托尔滕贝格方案。该方案将波黑一分为三,组成三个制宪共和国联盟,这与此前不久塞、克两族提出的三分波黑的主张基本类似。该方案规定穆族得到31%的土地,塞族52%,克族17%。塞、克两族接受,穆族反对。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又推出法、德提出的和平新建议,要求塞族再让出3-4%的领土,以换取逐步取消对南联盟的制裁。1993年12月21-23日的波黑和谈中,塞、克族同意再向穆族作部分领土让步,使穆族的领土由31%增至33.3%,但穆族以土地“质量不好”而拒绝接受和平计划。波黑在一片战火声中度过了圣诞节和新年。 美俄插手 形势剧变 1994年来临之际,波黑战火并未停熄,这表明欧盟的调停已难奏效。此前一直冷眼旁观的美国一改初衷,开始积极插手波黑事务。美国一进来便执行“扬穆抑塞”的政策,一是1994年2月绕过联合国以北约的名义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2月20日前将重武器撤离萨拉热窝20公里以外,否则就将对塞族进行空袭。二是1994年3月美国一手策划成立了“穆克联邦”以图共同对付塞族。美国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波黑的政治形势,穆克休战共对塞族,穆族气焰开始嚣张,态度更趋强硬。 北约的“最后通牒”一发出,原来旁观而无空插手的俄罗斯开始站出来,一方面大声宣布北约的“最后通牒”非法,并宣称欧洲事务必须有俄参加,同时又派特使出使前南地区斡旋,做塞族的工作,最后导致北约的空袭计划流产。俄又派维和部队进驻萨拉热窝。 美俄的介入使穆塞双方的背后各有大国支持,形势剧变。此时,穆斯林开始试图以战争夺回土地,从而导致了1994年4月的“戈拉日代危机”,北约借此对塞军进行了3次空袭。 五国仲裁 卡特斡旋 1994年7月5日,由美、俄、英、法、德5国代表组成的波黑问题国际联络小组,根据欧盟提出的51:49的领土划分比例,推出了解决波黑危机的“五国和平方案”。此方案带有“最后通牒”性质,要求冲突各方必须接受,并公布了严厉的“惩罚”措施。由于该方案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对穆族有利,所以穆克联邦宣布接受。但该方案在版图划分上对塞族明显不利,因此塞族几经讨论并进行全民公决,最后还是拒绝了五国方案。1994年11月11日,在塞族仍拒绝和平方案的情况下,美国下令撤出在亚得里亚海参与禁运的美国舰只。这一举措遭到俄英法三国的反对,但对穆族却是一个鼓舞。1994年10月下旬,穆族在比哈奇地区向塞军发起了强大攻势,一举攻占400多平方公里的塞族土地。但两周后,塞军大举反攻,收复了失地并兵临比哈奇城下。比哈奇危机为世人瞩目,也成了形势转变的起点。美国的波黑政策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1994年12月初,五国外长会议上,美国终于表示塞族有权与南斯拉夫结成邦联,在坚持原有领土划分比例的情况下,对具体划分可在双方实现和平后进行修改。塞族表示接受最新和平方案,但穆族拒绝。 1994年末将至,在内外强烈的和平呼声中,塞族决定作出6项重大让步,并邀请美国前总统卡特赴波黑进行斡旋,以打破僵局。1994年12月18-21日,卡特在波黑各方穿梭斡旋,终于使穆塞双方达成了为期4个月的停火协议。在此基础上,1994年12月31日,穆塞双方又签署了停止敌对行动4个月的协议,1995年1月1日中午正式生效。1995年1月2日,波黑克族和西波斯尼亚穆斯林领导人也分别在该协议上签了字。至此,波黑内战似乎出现一点和平的希望。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1月中旬,穆塞双方又在比哈奇和萨拉热窝周围等地区展开激战,刚签的停火协议便遭到一次破坏,和平被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