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20世纪既是最伟大的一个世纪,又是面临问题最多的一个世纪。人类在取得卓著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20世纪行将过去的时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20世纪中一些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回顾与思考,并作出适当的估价,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学术价值。为此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在年前召开了“20世纪的世界”研讨会。会议围绕20世纪的世界经济、国际关系、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战争与和平以及文化变迁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本刊特作扼要报导,以飨读者,并启发大家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二战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10个主要特征 参加研讨的与会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以下10个主要特征:①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第一推动力。②经济活动的世界性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效动力。③贸易一体化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先导。④由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⑤国际贸易、货币制度推进国际经济合作。⑥国际金融市场促进资源配置国际化。⑦跨国公司成为与全球经济运行相对应的一种企业形式。⑧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结构一体化的推动力量。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关系。⑩亚太经济振兴开创了全球经济新时代。 冲突、合作、国家、市场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四个基本要素 有的与会学者认为,冲突、合作、国家、市场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四个基本要素,或者说四种体系。冲突与合作是本世纪国际关系的主题,而国家(以大国为主体的势力范围)与市场(超国家的国际经济体系)则是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两大主要力量。也有学者指出,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潮流不可阻挡,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意识形态也在相当时期内极大地影响国际关系,这三个因素构成了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另有一种意见认为,国际关系的结构因素是最基本的,在国际关系的组合上,三角关系最稳定,两极则必定要发生对抗。因此国际社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全球大三角与各地区小三角的组合。 对第三次全球民族主义浪潮的分析 与会学者认为,20世纪是民族主义特别强化的一个世纪,民族主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有的青年学者指出:本世纪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即“一战”前后和“二战”之后30多年已经分别出现过以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主流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全球民族主义潮流。对目前兴起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展开全面分析与第一次、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相对照,方兴未艾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更显得扑朔迷离。就背景而言,东西方冷战、世界格局转换,有关国家民族经济政策上的长期严重失误,殖民列强“分而治之”政策、大国强权政治以及近年西方国家有目的的推波助澜分别构成了这股浪潮泛起的国际与国内原因。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主要特征有:①策源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②民族分离主义为其主流,且带有“原子裂变”式效应。③民族冲突与宗教因素、领土争端相互交织。④形成由巴尔干半岛经西亚到中亚这样一个民族冲突热点集中带。⑤国际社会对民族冲突的干预明显增强。民族主义浪潮既是对某些国家长期推行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歧视政策的否定,同时也明显助长了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由于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可以预见民族主义仍将成为走向21世纪的国际社会一股强大势力。但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这决定了世界各民族将由分离走向联合,最终相互融合这一根本方向,因此民族分离主义潮流只能是暂时的历史现象。 关于社会主义的目标与实践 由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没解决好社会公正与民主问题,所以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相对应的社会制度在20世纪初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事实上是20世纪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种道路。与会者指出,30年代前期的苏联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初期的世界两次明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觉醒,进行了建立不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了“一球两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但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存在一些缺陷。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运行机制。斯大林模式从长远看,不能在根本上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又不得当,致使这种实践失败。其次,在思想观念上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起来,不去分析与认识两者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一些可以遵循的共同规律。这些都相当程度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再次,在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一些历史消极因素的传统积淀如官僚主义、个人崇拜等带入了社会主义实践,以致政治上出现严重失误。 关于当代战争的特点和走势 与会专家认为,20世纪是总体战争阶段,具有如下特征:①战争的广度、深度、残酷性大为增强。②战争前方与后方之间已不能严格区别。③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大大提高,有时甚至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争轨道。④战争的胜负成败往往表现出人的整体素质较量。⑤人们对军事战略、作战技巧的认识有较大深化。这些特征又折射出下一世纪战争的基本走势:①战争目标的有限性,一般不在军事上迫使敌国无条件投降,而是达到某种有节制的政治经济目的。②战争受到国际社会各国利益的牵制。③战争不仅能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而且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结束。④战争的规模、范围、手段的有限性。⑤战争取胜之道决定于双方综合国力的整体较量。⑥战争的高科技化和高消费化。⑦战争理论、战略方针和观念上更刻意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战略”。 关于文化变迁的线索与趋势 有学者勾勒了20世纪文化变迁的线索:①科技文化的整体化趋势。②东方文化的崛起与多元化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文化以及东亚的工业文明。③西方文化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发展。与此相应,当代文化向21世纪迈进中将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①高科技文化的崛起与渗透,传统文化的民族化进程,这两大趋势并存。②环境意识的苏醒与生命意识的重建,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由对峙走向融汇。③社会经济与文化互动加快,经济大迁移导致文化大迁移。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文化激进主义让位于文化保守主义。⑤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显示文学艺术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