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奉行亲西方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结果并未给俄带来预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反,俄国家战略利益受损,大国形象日益不佳,国际地位不断衰落。自1993年底以来,俄开始重新调整其外交政策,旨在维护俄国家利益,恢复其传统大国地位。俄对外政策调整已牵动其他大国政策和相互关系调整,并将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一) 1993年4月,俄通过对外政策构想,明确提出要维护俄大国地位和国家利益;同年11月,国家安全会议通过新军事学说,宣布不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在国外驻军;12月举行议会选举,表明俄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1994年初以来,俄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新举措,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围绕北约扩大化问题讨价还价,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在今年1月北约首脑会议上,俄反对北约接纳东欧和中欧国家为其成员国,北约只好通过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来满足这些国家申请加入北约的愿望。俄认为任何扩大北约的企图,将可能被视为孤立俄国,恶化俄的安全环境,可能导致在这个“对世界命运至关重要的地区出现军事与政治不稳定”。俄国内对是否加入该计划展开激烈争论。政府举棋不定,立场几次反复,签约日期也一再推迟。经过双方在幕后的讨价还价,最终于6月22日俄与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协议,与此同时,北约与俄罗斯另行签署实际上体现俄“大国地位”的双边协议──《俄罗斯──北约合作议定书》。俄的加入实属无奈,但其用意是与其被孤立在外,不如参与其中,以图从内部遏制北约东进战略,最大限度地维护俄国家安全利益。 二、改变一味乞求西方经援,呼吁西方取消贸易壁垒。俄独立后一段时期,政治上向西方倾斜,对西方寄予极大期望,试图通过向西方靠拢,获得大量经援,推动国内激进市场经济改革,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但结果事与愿违,西方援助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甚至附加政治条件。从1993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叶利钦改变了一味乞求西方经援的作法,呼吁西方取消对俄制裁,向俄开放市场,让俄平等参与竞争。在国内改革问题上也放慢步伐,反对西方及一些国际组织的干预,放弃“休克疗法”,稳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三、调整军事政策,发挥军事大国作用。继美苏1991年签订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1993年1月,俄美首脑又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俄核裁军取得进展,其中俄作了较大让步。俄对西方特别是美采取卑躬屈膝的政策,在国内引起政界、军界极为不满。1993年11月俄通过《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草案),其突出变化是宣布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否定“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批准可在“境外近邻”(意指前苏联地区)部署部队和武器,强调俄对前苏联地区的稳定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俄军事政策调整是以其军事实力为后盾,重返原苏联以及东欧地区的一个政治信号。俄不会容忍西方特别是美国单方面的核优势,利用裁军与西方讨价还价,与此同时,俄继续研制高精尖武器,竭力从各个方面提高武器的突防、生存、机动和精确能力,加快质量建军步伐;不再单方面消减国防预算,仍把军事实力作为同美打交道的后盾;放慢军工转产的进程,仍致力于扩大军贸出口,与美争夺军售市场;宣布同一些独联体国家签订军事协定,并计划建立30个军事基地,继续保持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四、维护俄族人利益,重新确立俄在前苏地区的“盟主”地位。俄强调有义务维护境外的约2500万俄族人利益,公开声称原苏联地区是俄传统势力范围,俄对该地区安全与稳定拥有特殊使命,坚决反对西方干预和插手,反对“敌对势力”“填补真空”。叶利钦说,“对于生活在前苏联的人民来说,前苏联仍是一个国家”,“俄罗斯必须发挥一种特殊作用,即在这个分裂的‘家庭’中确保和平”。俄还要求联合国同意其在该地区派驻维和部队。尽管西方并不情愿俄在原苏联地区的所作所为,但看来又不得不承认俄在这一地区的“主宰”地位。 五、积极参与解决全球重大问题,发挥大国作用。俄在独立后一段时期内,由于内部困难,地位虚弱,在政治、经济上急需取得西方支持,因此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对西方采取迎合、随从姿态。但俄并不甘心沦为受西方左右的二流国家。叶利钦1994年初说,“一些领导人试图不让俄罗斯参与解决国际安全问题,这是对俄的歧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将参与解决世界所有重大问题。”在波黑问题上,俄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避免北约1994年2月对塞族阵地的空袭,缓和一触即发的危机,从而提高了俄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在中东和谈问题上,俄也在谋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俄的立场与西方正在拉大距离,在一些涉及俄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俄态度渐趋强硬。 六、调整亚太政策,开展平衡外交。在与西方国家摩擦增多的情况下,俄开始调整其亚太政策。强调俄地处欧亚大陆,是联系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俄应放弃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积极参与亚太安全与合作,以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重心东移和吸引亚太国家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的迫切需要,并“搭乘亚太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为此,俄重视发展与中、印、韩及东盟等国关系,并试图以其东部地区富饶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一个大国活跃于亚太舞台,并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美日中三大国关系之间发挥平衡作用。 (二) 俄罗斯旨在恢复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调整,有其深刻的国际战略背景和复杂的国内政治因素。 首先,冷战结束后,旧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大国展开了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苏联解体后,俄虽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但其实力已大大衰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削弱。近两年来,俄以在内政外交上迎合西方为代价换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但这种一厢情愿的对外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北约向东扩展的势头咄咄逼人,直接威胁着俄的战略生存空间。美国及西方国家通过加强地缘政治多元化,在独联体发展与乌克兰、哈萨克、格鲁吉亚等国关系,以遏制俄。俄在经受两年来的外交政策屈辱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仍拥有强大军事实力、较强经济潜力的大国,不甘心沦为西方的小伙伴,因此,自1993年底以来,俄对外政策独立性日益增强,旨在恢复其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