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俄罗斯独立后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其后逐步调整为以西方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全方位外交,亚太外交在俄整个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不断加强,其主要意图是: (一)政治上不甘心当“二流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国登上国际舞台,将西方制度和价值观作为其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奉行避免对抗、谋求合作、融入西方世界的方针,以图获取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但结果是西方援俄“口惠而实不至”,并且附有许多苛刻条件,俄的经济形势未见好转且每况愈下,政治上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流国家”。俄国民乃至领导人对上述外境普遍产生了“压抑感”和“失落感”。尤其是今年以来,新议会中民族主义势力增强,政府中务实派占优势,亲西方的“民主派”力量削弱,军方影响上升,要求维护民族利益、恢复昔日大国地位的情绪日趋强烈。为此,俄领导在调整西方政策的同时,努力加强亚太外交,既寻求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借此显示俄外交的独立性、以改变西方“小伙伴”的屈从地位。 (二)看重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资源已长期开发,而亚洲部分的经济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俄意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亚洲部分在国民经济及安全方面所处的地位会愈发显得重要;把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远东和西伯利亚由战略资源的储备地带变成资源开发区,将是“俄罗斯唯一能藉以蓬勃复兴的巨大潜力”①。俄还认为,亚太地区目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投资增长快、贸易持续发展、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未来的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因此,亚太地区对俄的重要性更显突出,该地区国家与俄合作的潜力巨大,并能在俄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俄急切需要调整政策,积极推进新亚太外交。 (三)充分体现俄是欧亚大国的特殊地位。俄强调,它不仅是欧洲国家,而且也是亚洲国家,强调亚洲的地理中心就位于俄国境内。据此,俄急欲发挥与其欧亚大国地位相称的影响和作用。叶利钦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中指出,加强亚太外交,可以“实现同西方关系方面取得均衡的可能性”,这样也就更“体现我们的欧亚大国地位”。1994年2月15日的《真理报》指出,“俄罗斯的发展要适应它在欧亚大陆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亚洲、西方和东方连接起来的世界大国的地位”。俄外长科济列夫更明确表示,利用欧亚大国“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俄罗斯重要的对外政策任务。 (四)谋求成为亚太事务的“全权参与者”。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目前俄罗斯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由于国内困难严重,影响力已明显减弱。但它仍力求维持并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影响,积极参与亚太事务。不久前俄副外长帕诺夫明确表示,1994年是俄罗斯的“亚洲年”,俄不仅要保持同亚洲所有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要积极参与到亚太地区所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事务中去,以促进该地区的稳定、安全与合作。在此思想指导下,政治上,面对美国力图主导亚太事务、日本期望发挥“核心作用”的新形势,俄试图在亚太地区积极地参与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保持其应有地位。也就是说,要在俄、美、中、日四国之间建立起均衡关系,排除任何一国对本地区的主宰、控制。经济上,在当今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俄的目标是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吸引该地区的技术和资金,促进俄的经济改革,加速与该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接轨,提高自己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进程中的影响。科济列夫1994年7月11日曾对记者说,“在亚太地区进行密切的经济协作直至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俄《独立报》5月27日也强调,“俄国今后在亚洲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它参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能力”。当前,俄在该地区的战略方针是“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效加入亚太地区的国际合作”。在安全事务上,俄希望通过建立亚太安全机制,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主张美、俄、中、日四大国加强协调,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而不是由某一大国单独起主导作用。 二 俄罗斯出于以上种种考虑,制定了实施新亚太政策的主要措施和步骤: (一)着力改善和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建立周边“睦邻带”。 1、优先发展和巩固同中国的关系。近两年来,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俄认为,从地缘政治看,中国对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俄的最大邻国,中俄有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具有传统友谊,同中国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有助于改善俄周边环境,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从经济上看,两国互补性很强,俄国对华保持和发展稳定的经贸、科技方面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助于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参与亚太一体化进程。中国的经济改革经验值得俄研究和借鉴。从世界格局看,俄倚重中俄关系可以平衡俄美、俄欧关系。从亚太地区看,倚重中俄关系可以牵制美国和日本。同时,俄还需要借助中国的地位和影响跻身于亚太事务。基于上述认识,俄政府强调在其对外政策中,中国占“优先地位”,与中国发展关系不受俄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俄新议会1994年4月25日举行的俄中关系听证会的结论是“发展俄中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俄罗斯长远的民族利益,有利于亚太及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俄中之间的互利经贸关系是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参与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因素。”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首次正式访华,同中国签署了强调睦邻友好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签订了24项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叶称这次访华“开辟了俄中关系的新纪元”。199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76.79亿美元,中国继德国之后成了俄第二大贸易伙伴。1994年也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俄提出建立面向21世纪的俄中“建设性伙伴关系”。今年9月江泽民主席对莫斯科的成功访问,两国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使两国关系又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