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戈尔最近访问了俄罗斯,双方商定从今年起将互相交换各自核武器库储备情况的秘密资料。说来也巧,戈尔前脚一走,俄国就进行了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白杨—M”的首次发射试验并取得成功。 这两件事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却反映了一个明明白白的事实:前者表明随着核裁军的进展,两个核大国需要彼此增加信任感和透明度,后者说明尽管美俄达成了裁军协议,但它们并没有停止核军备竞赛。 冷战终结后,两个核大国在裁军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1991年和1993年两国先后签订了两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决定把两国的核弹头总数裁判2/3。去年5月美俄还同时宣布,两国战略核武器将不再瞄准对方。美俄还针对冷战后的新形势调整了各自的核力量部署。 这些进展,对于饱受冷战核威胁之苦的各国人民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如果以为天下从此太平,那就未免太天真了。事实表明,当前核裁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世界人民面临的核威胁还远远没有消除。 人们知道,按照第二个核裁军条约,美俄的核弹头即使削减2/3,但剩下1/3的弹头也足以摧毁世界多次。而就是这样一个条约,至今尚未获得两国立法机构的批准。此外,美俄在削减核武器数量的同时,都在加紧研制新式核武器,力求在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军备竞赛中一争高低。更令人不安的是,近来美俄在核武器问题上越来越相互较劲。前不久克林顿政府在一项核政策报告中,明确提出美国将继续推行核威慑战略,并将俄国境内的2500个重要目标列为未来美国核打击的目标。与此同时,在俄国国家杜马和政界人士中,反对批准第二个核条约的呼声日趋强烈,理由是这项条约砍掉了俄国战略部队之精华,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俄国。俄国还一改初衷,宣布放弃1982年作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以与美国同样的立场相抗衡。这些迹象使人不免对新的一轮军备竞赛产生担忧。 冷战时期,争夺核优势一直是美苏争夺全球霸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之后又进入到“冷和”状态。合作与对抗并存——彼此在大谈“合作伙伴”的同时,又相互猜疑和防范,是它们关系的主要特征。更何况当今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各大国综合国力的竞赛中,虽然经济因素占了突出地位,但军事实力一点也没被忽视。美国为维持其唯一超级大国和核霸主的地位,当然不会放弃其核优势。在同美国的较量中,核武器可以说是俄国的一笔重要资本。为了重振大国地位,俄国也会不惜代价保住这个王牌。如此看来,世界裁军形势还远未乐观,核威胁的阴影将继续笼罩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