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页岩气革命”、“美国能源独立”、“天然气世纪”等词汇频频见诸报端,也成为学术界和战略界热议的话题。这一切源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它使在全美广泛分布的这一非常规能源开采成本大幅降低,商业价值凸显。①美国页岩油气产量激增导致美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国际能源署还预测2020年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②能源领域的这一进展不仅为美国化工、钢铁、玻璃制造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原材料和能源,带动了美国制造业复苏和经济实力恢复,③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对外能源依赖,使外界对美所追求的“能源独立”关注增大。在美国“成功故事”的激励下,许多国家都“解放了思想,对传统上被认为不值得开采的非常规油气刮目相看”,④人类通过发展科技获得持续能源供给的信心不断增强,⑤整个西半球掀起了一轮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潮。⑥美洲以“加拿大油砂、美国页岩气、委内瑞拉超重油、巴西盐下油”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一条非常规油气资源带已隐约成型,其资源储藏量“超过了素有世界油库之称的大中东地区”。⑦美国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前后,美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等西半球国家将成为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国,世界油气中心将转移至西半球。⑧这一观点得到不少国内学者认同,长期从事战略研究的林利民先生的《世界油气中心“西移”及其地缘政治影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该文中,作者进一步指出,大中东地区将因此失去全球油气中心地位,其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将大幅下降,美国将寻求从该地区脱身,把更多精力放在亚太。⑨对上述观点,笔者持有不同看法。第一,“页岩气革命”存在多重局限,前景仍充满变数,对其战略影响需谨慎评估,不宜过分夸大;第二,非常规油气开采面临诸多挑战,全球能源版图不会出现“中心转移式”更迭;第三,全球能源态势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对美而言,大中东的重要性将有增无减。 狭义的“页岩气革命”是指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及页岩气产量的急剧增长,其有可能带来人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使“21世纪成为天然气世纪”,⑩而广义的“页岩气革命”还包括该技术突破所带来的致密油开采激增,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非常规油气开采热潮,并将改变传统的能源版图和全球能源预期,产生深远战略影响。对于这场“革命”的积极作用,国内外学者已有充分讨论,在本文中不再赘述;但关于这场“革命”有何缺陷、能否持续等问题,西方一直存在不同声音,而国内的学术争论并未展开。(11)事实上,天然气和石油的战略性存在差异,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相比存在多种“比较劣势”,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也存在差别。对“页岩气革命”前景的综合判断应建立在对页岩气和致密油(12)区别研究、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发展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 由于天然气本身存在局限,“战略色彩”较弱,其发展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不能从根本上取代石油而将人类带入“天然气世纪”。由于页岩气开采技术仍不成熟,对环境潜在危害较大,目前又遭遇“技术瓶颈”和“成本困境”,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存在诸多劣势。可以说,“页岩气革命”并不能成为美国“能源独立”和“全球油气中心西移”的充分条件,其对美国的能源安全和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有限。 第一,天然气本身有局限,无法替代石油成为“战略性资源”。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而天然气与石油相比,存在“天然缺陷”。一是石油能源密度大,储存方便,对交通领域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天然气难以取而代之。以汽油、柴油等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后,取代了蒸汽机,极大改善了人类交通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军事领域的机械化革命。汽车迅速普及,成为二战后“郊区化运动”的基础。更便捷的人流、物流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全球化发展。(13)石油成为交通领域压倒性的动力来源,也被视为重要战略物资,成为衡量各国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在交通领域,全球95%的能源来自石油,而在军事领域,几乎所有机械化武器都依赖石油。(14)石油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能源安全价值,而天然气能源密度低,储存较为困难,无法在交通领域广泛使用。目前,相同容器体积的最新型压缩天然气汽车的行驶距离只是普通汽车的1/4,且动力性差,只适合作为短线交通运输工具。(15)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报告显示,由于天然气自然属性限制和交通工具转型成本高等原因,未来30年,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仍将保持在总需求量的3%左右,不会出现大的变化。(16)二是石油可以在常温条件下保存,远距离运输成本低,而天然气运输困难、成本高、“战略流动性”较差。使用大型油轮在海上运输原油成本低廉,但天然气体积大,运输只能通过管线和制成液化天然气两种方式。一般而言,管线运输比较经济,但局限在4000公里以内,一旦超出该距离,成本将高于液化天然气运输。输气管道建造费用较高,只有确保长期输送才有利可图,天然气的交易价主要由国家间长期合同确定。(17)当前,国际天然气市场大体上分为北美、亚洲和欧洲三个区域,三大天然气市场价格相对独立,差别显著。若采用液化运输方式,将天然气液化每1MMbtu(百万英热,天然气计量单位)需花费3美元,而液化时,天然气本身10%-15%的热量会被消耗掉。之后用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运输,从中东到日本,需再花费3美元甚至更多,而建造大型液化设备、液化气运输船、液化气接收和转换终端成本高昂,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国家手中。因此,天然气本质上属于“地区性商品”,远距离输气并不划算。三是石油用途广泛,是“准国际货币”,与国际经济稳定和美元地位息息相关。石油是世界最主要的一次能源,2011年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33%。(18)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已渗透到化工、军工、航天、材料制造等多个部门,是支撑世界经济发展和当代文明的基石。它储量有限,具有不可再生性,被各国视为财富的象征,是全球最大宗的国际贸易商品,被称为“黑色黄金”。(19)石油的交易基于国际市场价,普遍采用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全球石油贸易几乎都是以美元结算。石油还是一种金融商品,期货交易价格是油价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油价的大幅波动直接危及国际经济的稳定。(20)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用途相对狭窄,不具备“准国际货币”特征,其价格基本稳定,出现的局部波动限制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不会对国际经济稳定构成直接冲击。由于上述战略性差异,天然气不可能成为美国能源战略的基石,“页岩气革命”既不能帮助美实现“能源独立”,也不会把人类带入“天然气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