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石,但主权这一概念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争议中不断演进。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的内涵和条件都在发生变迁,并引发了各国不同的认知观念和政策实践。网络空间的诞生再次向国家主权发起了全方位的挑战。国家作为主权的享有者,提出了网络主权这一概念,并试图应对挑战。但在网络空间权力格局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国家是否存在网络主权?本文试图从主权概念的源起、演变出发,对以上不同观点作出回应,并逐一考察网络发达国家、网络新兴国家和网络发展中国家在网络主权上的政策实践。 一、主权概念的演变、功能和挑战 网络主权是主权概念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虽然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但其内涵和逻辑并未颠覆主权范畴。鉴于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体在网络主权上的认知和实践存有广泛分歧。因此,梳理主权概念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网络主权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为分析各国在网络主权上的政策主张提供依据。 从政治学说史发展历程来看,主权概念的诞生和演变可以划分为古希腊时代、启蒙时代和全球化时代三个阶段。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先哲们就对主权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相关讨论。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主权这一政治概念,但围绕着国家的产生、功能,政体的类型和对国家治理的讨论,实质上已涵括了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主权概念,并为启蒙时期主权概念的明确提出奠定了基础。①博丹首次明确提出了主权的定义,他认为,首先,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是共同主权者的存在。其次,主权是“不受法律约束、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不受时间、法律限制,永恒存在。”博丹的主权论可被称为一种“君主主权论”。阿尔色修斯在部分接受博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主权论”,认为国家行使主权,但主权属于人民所有,不能转让也不能交由一个统治阶级或某个家族所有。权力根据国家的法律被授予该国的行政官员。②霍布斯认为主权者是无所不能的。国家、政府、社会、法律、道德都必须集中在主权者的权力之中。③格劳修斯把主权定义为不受另一主权控制的权力,独立的国家间关系应当在国际法的指引下进行调整。④这是最早关于国家之间主权平等的理论,它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主权概念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被广泛接受为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基石,为无政府状态下国际秩序和处理有关国家间关系冲突域合作提供了法理基础,它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通过对主权概念历史的研究发现,主权概念的性质具有开放性,其内涵也在不断演进。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人员、资本、商品的跨国流通日益频繁,在此情况下,学术界对于主权的性质、功能、作用进行了重新思考。⑤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主权概念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和蚕食,即来自国家之上的超国家或准超国家行为体、跨国行为体、国家之下的次国家行为体、国际社会内部的一个倾向于总体霸权的超级强国。⑥也有学者从理论上创新,提出了主权的层次理论,主张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国内层面三个层面对主权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寻求在不同层次采取竞争或合作的策略。⑦还有学者将主权划分为国内主权、独立主权、国际法主权和威斯特伐利亚主权。⑧以上层次主权理论都为研究主权概念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回应提供了分析框架。 从国内主权的层次来看,它受到了新的政治参与者的挑战,工会、商业团体、非政府组织、媒体等都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力量。另外,政治参与者更为广泛,更加多样。⑨这些多元政治参与者毫无疑问都会对政府所掌握的主权要求分享。当然,在不同国家,这种多元行为体参与的程度和广泛性有较大的差异。从国际层面来看,全球化对于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的主权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与削弱。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了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国家的独立自主、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政治主权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强行干预的风险,这种干预往往具有某种合理性和合法性;国家的文化主权则在不断增加的单向交流中受到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这些现象实际上导致了某些国家更加适应全球化,而一些国家却对挑战的回应不及时。⑩ 主权在全球化时代遇到的内部和外部挑战表明,主权的定义和内涵正在发生演变。网络时代的来临加大了对国家主权的冲击,放大了各方在认知和实践上的差距,这给网络主权的概念的界定和内涵厘清带来的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处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历史记忆和社会文化的国家对主权存在着不同的定义,这为分析各国在网络主权上的矛盾提供了有益视角。 二、主权在网络时代的挑战 网络对主权的挑战和侵蚀是国家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首先,网络的开放、多元、互通、匿名等特性,使WEB2.0、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新的信息平台不断催生出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军事变革乃至社会结构变迁。其次,网络已经成为承载并连接各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载体,网络成为国家有效运转的中枢。最后,网络空间中的资源急剧上升,网络权实质已经超越了单一工具性的作用,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权力资源,并成为国家之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争夺的焦点。 网络时代的权力正在从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转移,全球性的市场、公民社会正在分享过去由主权国家垄断的权力。如果我们把政治独立主权、军事安全主权、文化和价值观主权、经济自主主权视为国家的主权支柱的话,我们会发现,传统意义上的主权从理论到实践正在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国家的政治独立主权正受到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优兔(Youtube)等社交网络的挑战。社交网络具有开放、多元、互通、匿名等特性,并且聚集了大量活跃的政治参与分子,他们在社交网络上表达政治诉求,传播政治理念,积极的组织和动员各种形式的政治运动。如在2009年伊朗大选中,反对派就曾利用社交媒体向组织成员和国内外民众发布运动信息,号召民众走向街头抗议。在抗议行动中,来自普通民众手机记录的文字、画面、视频实时向全世界播放,极具现场感和说服力,导致政府在事件应对上投鼠忌器,丧失主动。(11)在西亚北非动荡中,社交网络更是成为政治运动的核心和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华盛顿大学和美利坚大学研究发现,社交网络在西亚北非的旧政权拉下马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12)同样,如果没有社交媒体的参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影响力和对政府造成的压力都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