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底,一则新闻震惊国际舆论:美国催日本归还超过300公斤的武器级钚。据报道,这批高浓度钚,是冷战时期美国交给日本用于“科学研究”的,可制造40至50枚核弹。一时间世界媒体纷纷猜测美日之间的核交往到底是怎么回事。日本政治向来以“密室”特征闻名于世,其核政策更是如此。借着这次日本被美国老大哥在不期然之间爆出的“核密室”,我们可以透视一下日本核政策背后疑云密布的“三部曲”,对日本的核武潜力给予应有的关注。 相互利用 日美两国各有所图 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核政策三部曲的第一乐章。其主旋律基本上由两个等式构成:一是核武产能的转移等于核能的和平利用,借此既能发财又可平息民众对核武的恐惧(这个等式来自美国);二是核能的和平利用等于发展核武的潜力,最后等于拥有核武器(这个等式来自日本)。 美国的等式基于两点。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考虑,要在冷战中抢占道义制高点。苏联分别于1949年、1953年拥有原子弹和氢弹后,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了。1953年1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率先提出“和平利用核能”概念,打出“和平牌”,从道义上将了苏联人的军,并借以洗白自身在实战中使用过原子弹的“原罪”。另一方面,则是产业利益的强劲推动。美国为在核军备竞赛中压过对手,以改进核武器打击能力为目标,核技术及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出的核原料大大超出装备核弹头的需要,因此必须开拓市场,把越来越多的剩余“核产能”卖出去,这就要用“和平利用核能”开路,兜售核电设备及相关技术。这种情况下,美国首先想到了日本。 日本对美国抛来的这个“橄榄枝”反应迅速而热烈,几乎是一拍即合。因为此时在许多日本政客内心深处,正算计着另外一个等式,那就是可以把核电与核武画上等号,通过发展核电逐步建立日本的核武潜力,进而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所以,一批当时日本的头面人物,包括中曾根康弘、读卖新闻社时任社长正力松太郎、经济界的芦原义重和木川田一隆等这个后来被称做日本“核能男爵”的群体,对美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号召立即起而响应。 1954年11月,日本首相吉田茂访问美国,在与艾森豪威尔的共同声明中,把和平利用核能推向“将为日本和世界创造巨大价值”的高度。一年后,日美签订了在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的日美原子能协定。1955年5月,在正力松太郎的运筹下,美国“和平核能使节团”访日,《读卖新闻》、NHK等日本主流媒体展开了令人惊叹的“华丽宣传”,掀起了“和平利用核能”的舆论高潮。同年11月,美日又在东京共同举办“和平利用核能博览会”,六周内共吸引35万观众,随后还在日本各地巡展。经过这番声势浩大的洗礼,很多日本人似乎放下了广岛、长崎的苦难纠结,就连广岛原子弹灾难资料馆也开始大面积展示“和平利用核能”的光明前景。一夜之间,日本要迈向核能社会的观念显得深入人心。 但就在“和平利用核能”秀透日本的时候,“密室”中的核政策却完全是另一个方向。1954年3月,中曾根等议员向国会提交了原子能研究开发预算,金额达2.35亿日元,以建造核反应堆为惟一目标。这项议案对“和平利用核能”只字未提,却在日本国会没有任何争议地获得通过,这不能不令人吃惊。据现已披露的资料显示,在众议院对此项预算议案的说明中,“一开始即从当前的军事状况谈起,称有必要将核能预算提上议程,以了解核武器,并掌握使用它的能力”。由此可见,日本发展核能的逻辑起点就是:为了未来的核武装,必须引入和建设核反应堆。 就这样,一个是从原子弹到推广核能发电,一个是从引进核能发电到要有自己的核武器,美日双方用各自算盘拨弄出来的两个等式,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旗号下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开始了“核合作”。美国要借“和平利用核能”在日本消解民众的反核反美情绪,同时消化自己过剩的核产能,但“底牌”是不许日本独立拥有核武器。日本右翼则从广岛、长崎灾难中悟出了相反的道理,既然“美国的世纪等于原子弹的世纪”,那么日本也要顺势而为,以美国提出的“和平利用核能”为契机,继续其明治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通过建立核能体系,一步步积累核武潜力,最终实现突破,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瞒天过海 日本核能力高速发展 日本核政策三部曲的第二乐章,始于上世纪60年代,直到三年前的福岛核事故才告一段落。这是日本核能力高歌猛进的时期,其核政策也在这个阶段从“密室”中炮制成熟,形成了体系。 日本的核电站,差不多是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商业核电产业同步发展起来的。1966年东海村第一号反应堆的启动拉开了日本核电产业的序幕,70年代已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快得几乎停不下脚步:70年代建成20台机组,80年代建成16台机组,90年代建成15台机组,新世纪以来建成5台机组。五十多年来始终直线上升,以每年平均新增150万千瓦发电能力的步伐快速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核电始终与核武相连。 1960年,日本首相岸信介(现首相安倍的外祖父)通过修订日美安保条约,使日本倒向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体系。岸信介将修改和平宪法奉为其“政治使命”,也因此成为第一个提出可保有用于自卫的核武器这种“宪法解释”的首相,这一立场被此后自民党政权所继承。因此,虽然岸信介后来由于“安保运动”被迫下台,但他主张拥核的政治遗产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胞弟佐藤荣作上台后,首次明确地将核电体制与“国家安全保障”直接挂钩,提出“为了维持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础,在国内必须保持先进的核技术和核产业的方针”。这意味着日本暂不保有核武装,但要奉行足以实现核武装的技术及产业潜在能力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