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近年来力推全球自贸区战略,在东亚积极布局。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2013年夏季,欧美宣布开始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针对欧美这一轮自贸谈判势头,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一)欧美的出发点不同 美国的着眼点是战略利益,而欧盟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美国凭借身跨两洋的地理位置,通过TPP和TTIP谈判构筑自身的战略布局以应对新兴国家的挑战,努力保住一家独大的地位,并扼制中国的发展。而欧盟则通过推动全球自贸战略来促进贸易的发展,进而推动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中美之间是竞争大于合作的关系,而中欧之间则是竞争与合作并重的关系。因此,欧美之间开展TTIP谈判的同时,中欧经贸关系并没有停滞。尤其是中欧于2013年10月9日签署的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凸显中欧之间的合作意义重大。①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的本币互换可以扩大对欧贸易过程中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国国债违约的风险。而这种合作在中美之间是不可想象的。 (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会轻易被改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带来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大量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在那里建厂,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将进口的元器件和零部件组装成产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从而形成中国独特的加工贸易。据统计,加工贸易已占据中国对外出口的半壁江山。②在这场全球产业链的大调整过程中,跨国公司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未来的全球投资贸易框架的安排中,跨国公司的因素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沿海的产业与西部地区进行对接;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启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巨大市场,跨国公司轻易不会放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这将促进中国贸易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认为,越早实行自由化就越早在专业化方面赢得主动,并且巩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发挥自身更大的优势。因此,中国只要继续深化改革,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就不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分析TPP和TTIP对中国的影响,应该看到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市场本身这些动态因素。 (三)中欧经贸关系“大而不能倒” 中欧贸易十年来增长迅速。多年来,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这一地位于2012年被美国所取代),而中国也已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甚至一度欲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不仅仅表现在巨额贸易量上,而且也体现在产业内贸易上。 目前,欧盟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深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在金砖国家之间,欧盟暂时还不能摆脱对两个国家的依赖:一是俄罗斯,二是中国。从贸易结构来看,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同时俄罗斯又是欧盟产品的巨大出口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化工产品以及农产品。因此,欧盟对俄罗斯的贸易依赖主要表现为能源、原材料以及出口市场。欧俄之间更多的是产业间贸易。相比之下,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跟俄罗斯完全不一样。中国是欧盟的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工业产品,特别是机电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以及产成品。而这些中国产品至少有一半是通过加工贸易的形式进入欧盟市场。欧盟对中国的出口也主要是工业产品,同样也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以及产成品,再加上化工产品,其中有一部分也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一部分。中欧之间在产业内贸易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根据经合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开发的“贸易增值数据库”(TiVA)④所提供的数据,笔者计算了中欧贸易内的国内增值在国外最终消费中的比重以及外国增值在国内最终消费中的比重。2008年,中国对欧出口3723亿美元,其中国内增值为2566亿美元,进口占1157亿美元,进口给出口造成的重复计算占到中国对欧出口的31%。同样,2008年,中国自欧洲的进口为2993亿美元,而进口中进入国内最终消费的为1363亿美元,有1630亿美元的进口通过加工贸易再次成为出口,进口对出口造成的重复计算占到中国自欧进口的54%。换句话说,中国对欧出口的近1/3是进口所做的贡献,而中国自欧进口的一半以上是用于再出口的。这些数据从侧面说明了中欧之间在产业内贸易上的相互依赖。 相比中欧之间贸易上的相互依赖程度,欧美的新一轮自贸谈判更注重增量,给存量带来的变化有限。 (四)欧盟在东亚的自贸安排重点是增加欧盟的出口 欧盟在东亚开始了一系列自贸谈判。最早达成新一轮自贸区协定的国家是韩国,双方协定于2011年7月生效。对于东盟国家,欧盟已经于2012年12月结束新加坡谈判,同时在积极推进与马来西亚的谈判,准备与越南谈判,进而带动与东盟的整体谈判。2013年,欧盟还启动了跟日本的自贸谈判。从已经实施的欧盟与韩国签署的自贸协定的情况来看,该协定对于欧韩双方来说是贸易上的增量,对中欧、中韩贸易带来的冲击有限。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的数据,2012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基本与2011年持平,对华贸易顺差535亿美元,增长12%。而韩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12%,进口增长了6%。中国在韩国的出口市场中占24.5%,进口占15.6%。欧盟在韩国出口和进口中均占9%。⑤对于韩国来说,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日本与美国,而对于中国来说,最大贸易伙伴是美欧。